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中,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上升兩個名次、來到第11位,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佳排名。當全球仍被疫情相關的消息籠罩,香港已經摩拳擦掌紮穩數位基本功,為經濟和抗疫裝上雙引擎。
「香港正迅速成為區域的主要創新和科技中心。」香港電腦學會副會長陳漢偉指出;全球技術創新中心都必須擁有三項必備特徵:人才、資金及市場,香港完全符合這些條件。
首先在人才方面,全球排名前100名大學中,香港就佔了5所;《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也指出,全球十大頂尖人工智慧(AI)研究大學中,有兩所位於香港。而緊鄰香港的深圳市則是騰訊、華為、中興等大陸頂尖技術巨頭的總部和研發中心聚集之地,擁有約150萬名技術專業人員。此外,鄰近周邊城市如東莞市也正發展為高科技製造中心,以高效生產的AI驅動機械人、無人機等設備和裝置,透過香港進行便捷的全球分銷。因此,香港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就擁有從研究、設計、生產,到區域和全球分銷的AI產品很理想的端到端供應鏈。
此外,香港身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以擁有健全的金融基礎設施、完善的監管架構和成熟的法律體系而聞名世界,成為國際科技新創投資的理想地點。大陸計劃在未來幾年投資數千億美元於AI大型計劃,更為香港提供了充沛的資金動能。而在市場方面,左擁西方國際市場的長期關係,右抱龐大的大陸內需市場,讓香港具備不只是在區域內,而是能向全球提供AI技術的潛力。
疫前布局 奠定數位基石
與此同時,香港從當局到民間也正全力投入數位轉型。2017年底發布的《智慧城市藍圖》中,規劃投入超過9億港元(合1.16億美元)用於智慧城市發展;其後發布的智慧城市藍圖2.0,更包括了130項智慧城市計劃以及5G布局。統計近年來香港當局投入支持數位轉型相關創新和技術開發的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港元(合129億美元)。而在疫情期間,香港當局也批出大量資金,來協助新創及中小型企業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此外,香港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均為數位企業家提供從資金到孵化的協助。以數碼港正進行的一項1.2億港元(合1,500萬美元),以創造就業機會,並進一步培養金融科技人才為目標的計劃為例,去年就運用了5,000萬港元(合640萬美元)的經費,來支持香港新興電競產業的各種培訓、競賽和活動。
展望未來,陳漢偉也十分看好台港雙方在數位經濟中的合作。
轉型加速 化疫情為轉機
疫情更進一步催化了從工作模式到商業模式的數位轉型。在疫情流行期間,多數公司採用資訊科技遠距在家工作,由香港的跨國企業和大型機構的資訊部門主管組成理事會的香港電腦學會(HKCS),同時舉辦了多場有關技術和創新的網絡研討會,持續協助推動香港的數位化。
根據GlobalData對香港企業進行調查的「 2020年香港企業ICT投資趨勢」報告, 2020年平均有39.3%的資訊和通訊科技(ICT)預算計劃用於數位轉型;比2019年增加了7.7%。香港電腦學會副會長陳漢偉指出:「從工作、家庭到娛樂,數位轉型已是生存所必需。」他以保險業為例,在疫情之前,由於當局監管要求,香港和整個亞洲的大多數保險產品必須當面出售。但隨著當局因應疫情而鬆綁法規,保險業迅速採用「電子化認識你的客戶」(eKYC)等數位技術,透過AI面部識別、生物識別技術、電子會議、電子文檔/電子政策、電子簽名、電子支付等方式,大舉展開數位轉型。
台港互惠 共榮數位生態系
「香港是一個需要與世界各國合作的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因此一直秉承國際標準,以更好地與國際合作夥伴融合。雲和開放式API的採用,更為此一進程按下了快轉鍵。」陳漢偉補充,香港金融管理局早已投入為銀行業開發一套開放的應用程式介面(API),進一步加速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為消費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務便利性和功能。開放API架構於2018年7月首次啟動,分為四個開發階段,即將進入最後的第三和第四階段,加上香港的新虛擬銀行牌照,將為新的非銀行金融科技公司蓬勃發展,創造豐富的生態系統。
展望未來,陳漢偉也十分看好台港雙方在數位經濟中的合作,「數位轉型使機構能夠重新思考創新商品、服務與商業模式,同時開啟了企業在數位生態系統中,透過合作夥伴的客群及社群彼此加成的能力。」香港和台灣企業在數位轉型歷程中面臨著相似的挑戰,不僅可透過經驗交流彼此獲益,在無界限的虛擬世界中,也架構出更開放的商業合作空間。
2020年港台經貿合作論壇》精彩回顧 |
香港電腦學會副會長陳漢偉(圖螢幕中下者)這次也以跨海視訊方式參加2020年港台經貿合作論壇,擔任專題講者並參與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