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號稱地表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域協定,歷時8年談判終於完成簽署,到底RCEP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
根據《財訊》報導,就在歐、美多處因武漢肺炎疫情確診再現高峰,2度進入封城狀態的同時,亞洲多國卻打通了彼此間的門戶—東協10國與中、日、韓、紐、澳共15國,終於在談判8年後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縮寫為RCEP》。
RCEP所打造的自由貿易區域,涵括了約1/3的全球GDP(約26兆美元),以及約3成的全球總貿易額(約10兆美元,占比29%)和全球人口(約23億,占比31%),確實是1件世界大事。
中國台商優勢不再 傳統產業將與日韓直球對決
而且每有大型區域貿易協定台灣無法參與,國人就難免陷入即將產業空洞化、被邊緣化的集體焦慮及政治口水。更何況這次RCEP的簽署,被視為是美中貿易戰兩強對立的延伸戰線,在兩岸政治氣氛不佳,美國總統換屆的當下,政府大聲疾呼「影響有限」,到底是真的還是安慰民眾來的?
綜觀各界對RCEP的疑惑,在經濟方面不脫兩大項目:1、台灣的出口是否會因此受到衝擊?2、台灣是否會被孤立?
根據《財訊》報導, RCEP成軍並不至於直接導致上述兩點立刻發生。最大原因在於,「已經喊了10幾年,台商的海外生產基地、產品結構調整,產業絕大部分早就做好因應了,」產業界人士透露。但這也不表示台灣的經濟完全不會受到影響,RCEP所造成的改變,將展現在以下幾個面向。
第1,傳統產業在中國的優勢不再,將與日、韓直球對決。
如經濟部所強調,台灣與RCEP成員國約72%的貨物貿易本來就是零關稅,多數為資通訊產品,剩下不到30%的部分,主要是石化、汽車零組件、機械、鋼鐵、紡織等。但其實這5大傳統產業的業者,大多數都已經在中國或東南亞設廠。業者也表示,日後只要在中國或東南亞取得原產地證明,輸出到RCEP區域內的國家,也可享關稅優惠,衝擊真的不大。
根據《財訊》報導,台灣鋼鐵公會理事長暨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指出,RCEP生效後對上述產業的最大差別,應該是在於這些產業多數是兩岸ECFA早收清單的受益者,原來中國與日、韓之間沒有自由貿易協定,而且上述產業的產品在中國大多供過於求,讓台商先嘗到了甜頭。
但現在中、日、韓透過RCEP,相互之間的貿易都要開始降稅,台灣的鋼鐵、機械、紡織等產品在中國沒了關稅優勢,要進入日本韓國又比別人有門檻,未來正面迎擊對手,只能靠品質和技術才能贏得市場。
第2,沒加入區域貿易組織,人才和資金的流失是隱憂!
RCEP除了降稅,其實也涉及區域內投資、人員移動、技術合作、服務業准入等非關稅的自由化。台灣對外招商的基本條件雖不差,但企業著眼國際化布局,一定會考量金流、稅制、法令。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RCEP成員國在進行雙邊或多邊談判的過程中,會間接推動法規加速與國際接軌;反觀台灣因為沒有參與區域貿易組織,沒有法規調適的時效壓力,在金融業和服務業的相關法令開放上顯得牛步。
人才、資金面臨流失 加速台美實質合作可緩解
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外商不來,我們就不改;但我們沒改,別人都改了,對外商的吸引力自然就降低。」王健全指出,如果資金不來台灣,長期一定就會受到排擠,而人才和資金是一樣的道理,好的人才也會往更自由、更有機會的地方移動。
所幸這些事還不至於太快發生。王健全分析,RCEP會員國雖然完成簽署儀式,但還需通過各國的國內立法程序,待過半的成員國完成國會批准,才會正式生效,預計至少要幾年後,而且協定的降稅時程也是以10年推進。
雖然時間看似充裕,學界、業界還是提醒,必須加速、加強與美國進行實質經濟合作,從協助美國再工業化,為台灣廠商在新的短鏈趨勢中找到位置。至於可操之在我的部分,法規開放、產業升級的問題一定要面對,否則台灣徒有雄厚的資金,也只會流向股票、房地產等投資標的,無益於整體經濟體質的提升。…(本文節自財訊621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從上億元輸到剩50萬!退休體育老師 摸出主力足跡在台股狠賺5億
把股市當電動遊戲 日本40歲玩家靠這招累積63億元財富
圖解14種基本長相》單根K線透露出的賺錢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