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該強硬絕不客氣!拜登五大親信不再「軟處理」中國 一文掌握「國王人馬」策略

該強硬絕不客氣!拜登五大親信不再「軟處理」中國 一文掌握「國王人馬」策略

2020-11-30 15:14

我們試著同時做兩件看似不連貫、實際上卻完全一致,且某些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事。一方面,我們期待深化並拓寬與中國的合作領域⋯⋯,但與此同時,直接處理彼此間的差異,也非常重要。」2016年3月,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布林肯(Tony Blinken),這麼說明美中關係的發展前景。

 

布林肯:將集結盟友促使中國讓步

 

這位昔日的美國國務院二當家,過去幾年因其所屬的民主黨未能執政,他轉往民間經營政治策略諮詢公司;但在2019年拜登投入總統選戰後,他重出江湖,擔任競選團隊外交政策首席顧問。未來4年,以他為首的幾位「歐巴馬幫」高階官員,預料將構成拜登政府的政策中樞神經。

 

擁有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博士學位的布林肯,九零年代進入國務院歐洲事務部門,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成為核心國安團隊一員,2011年美國特種部隊執行狙殺蓋達組織首腦賓拉登任務時,布林肯就是獲准進入白宮戰情室全程監看的幕僚之一。

 

布林肯雖然受歐巴馬提拔,但與拜登淵源更深。小布希時代,布林肯的身分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幕僚長,服務的委員會主席就是拜登。隨後民主黨上台,他也跟在拜登身邊,當了4年副總統副國安顧問。當歐巴馬決定將他納為己用時,拜登還曾開玩笑說:「布林肯是超級巨星,總統認識我4年後發現了這件事,所以從我身邊偷走了他。」

 

生涯前期,布林肯除了歐洲,較常與敘利亞、阿富汗等國家交手。但2015年回鍋國務院以前,他曾特地詢問歐巴馬:「到了國務院,你最想要我關注什麼?」歐巴馬的回答只有一個字:「Asia(亞洲)!」

 

布林肯個人「轉換跑道」,來自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心轉移。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分析,歐巴馬執政頭兩年,仍在為前任開啟的反恐戰爭收尾,但與此同時,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實力快速成長,歐巴馬政府為維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一一年提出「重返亞太」(Pivot to Asia)的外交戰略。

 

關注亞洲,不可能忽略中國與台灣,因此布林肯兩年副國務卿任內曾數度出訪北京,一五年也在華府先後接見當時的台灣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朱立倫。

 

 

他在布魯金斯研究院的談話,幾乎總結了歐巴馬時代的基本方針:希望在氣候變遷、反恐戰爭、核武管制等領域上借助中國影響力,但仍持續「關切」中國政府侵犯人權,以及威脅美國利益的南海擴張政策。關於台灣問題,布林肯則強調台海和平是美國根本利益,美方將信守以「美中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

 

從這些言論不難發現,國務院時期的布林肯抱持民主黨主流思惟,相信與中國進行「建設性交往」(constructive engagement)符合美國利益。

 

但曾被《華盛頓郵報》形容為「不受意識形態限制,會隨事實與不同情況決定方針」的布林肯,加入拜登競選團隊後,對中國的態度逐漸轉變。整體而言,他雖仍認為與中國全面脫鉤不切實際,也未放棄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進行合作,但已將中國視為美國戰略競爭對手。

 

今年7月9日,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舉辦的研討會上,布林肯直言,「各黨派間對中國製造的一系列新挑戰愈來愈有共識,目前缺乏互惠的經濟與商業關係,難以永續。」更早在5月的訪談中,布林肯已強調未來拜登政府將集結盟友共同促使中國讓步,「如果我們和歐洲及亞洲的民主國家一起行動,代表的是全球50%或60%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北京非常難以忽視。」

 

「這幾年還主張用建設性交往改變中國的人已經愈來愈少,就連過去的歐巴馬團隊也不再相信這一套。」賓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傑(Jacque deLisle)對《今周刊》分析。

 

蘇利文:中共比蘇聯更難纏

 

同樣意識到中國是強大威脅而非合作對象的,還有與布林肯共同主導拜登團隊外交政策的蘇利文(Jake Sullivan)。

 

蘇利文原本是民主黨上屆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倚重的策士,除了2008、2016年兩度參與總統選戰,也曾隨希拉蕊進入國務院,擔任次卿等級的政策規畫辦公室主任,2013年接替布林肯,成為拜登專屬國安顧問,希拉蕊曾盛讚他是「頭腦冷靜、思路清晰的國安分析師」。

 

蘇利文曾在2011年轉寄一篇題為〈為挽救經濟,放棄台灣〉的專欄文章給希拉蕊,信中寫到「此文供妳享受閱讀樂趣」(for your reading pleasure);儘管事後國務院並未推動任何與放棄台灣有關的政策,但郵件在2016年遭維基解密網站洩露後,仍引起一番議論。

 

撇除這封不像在討論嚴肅話題的信件,蘇利文擔任政府官員時,不常公開對台海問題發言,僅於2016年競選期間宣示,希拉蕊若當選總統,將延續歐巴馬時代的對台政策。

 

但今年5月,蘇利文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發表長文,分析中國企圖統治全球的可能路徑,文中不只將中國視為軍事強權,且強調中國具有形塑國際規範與體制的企圖心,比冷戰時期的蘇聯更為難纏,美國雖仍有能力保持既有地位,但這次的大國競爭將遠比過去更為複雜。

 

 

瑞特納:華府應思考維持台海和平

 

現任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執行副總裁的瑞特納(Ely Ratner),在布林肯與蘇利文之後,曾擔任拜登副總統副國安顧問。資歷較淺的他,雖只是拜登競選陣營非正式顧問,但經常對外發言,且立場與兩位「師兄」相當接近。例如8月間他與美國財政部前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對談時同樣提到美中處於競爭狀態,但競爭型態視不同議題有所差異,並非冷戰關係。

 

在那場對談中,瑞特納也特別提到,台灣將是美中關係的「重中之重」(the tip of top of priorities),華府應該重新思考如何維持台海和平、維護台灣民主。

 

如果將一脈相承的布林肯、蘇利文、瑞特納視為「國王人馬」,那麼同樣曾居歐巴馬政府要職,但未直接隸屬拜登的國務院前東亞助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和國防部前次長佛洛諾伊(Michèle Flournoy),就是兩支重量級「外部盟軍」。

 

康貝爾:「交往政策」不合時宜

 

康貝爾在東亞助卿任內,就是歐巴馬與希拉蕊「重返亞太」政策的重要規畫與執行者,對日本也有深入研究;卸任後他出書主張「美國應讓亞洲免於中國的霸權宰制」。但近兩年來,他關注的問題由原本的「如何限制中國勢力在亞太地區過度擴張」,轉為認定民主黨長期信仰的「交往政策」已不合時宜。

 

「交往政策的基本錯誤,是假設它可以對中國的政治體系、經濟、社會與外交政策帶來根本性的變化。」2019年10月,康貝爾在一篇和蘇利文共同發表的論文中這麼反思,但文中仍強調,擅長將經濟力轉化為戰略影響力的中國,雖然是比蘇聯更強大的競爭者,同時仍是美國不可缺少的夥伴。

 

「康貝爾雖然還是相信美國與中國既要競爭也要合作,但明顯展現出比過去更強硬的態度。」一位熟識康貝爾的台灣外交界人士這麼分析。

 

佛洛諾伊:應對共軍展示威嚇力

 

相較於幾位國安外交系統出身的幕僚,與布林肯合夥創辦諮詢公司、可能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性國防部長的佛洛諾伊,雖然也同意美中不應全面脫鉤,軍事上卻是旗幟鮮明的強硬派。她曾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自己一生都在研究戰爭理論,「我們正意識到,未來戰爭可能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出現。」

 

「美國沒有如承諾的『重返』亞太,當地駐軍數量和10年前相等⋯⋯,對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在南海建築軍事化島礁宣示主權,美國也沒有回應。」佛洛諾伊在今年6月發表的《如何避免亞洲發生戰爭》論文中如此批判,並強調美國應對解放軍展示更強威嚇力,以免中國過度自信而錯估形勢,「例如誤認為美國已經衰弱,若對台灣發動攻擊,美方將被迫接受結果,結果將導致災難性的美中軍事衝突。」

 

約莫同時,佛洛諾伊參加眾議院美中經濟與安全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也明確呼籲國會應繼續遵循《台灣關係法》,強化台灣防禦中國脅迫和侵略的能力,明確展現對台灣的支持。

 

「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立場與政策總是逐步演化(evolution),不會在一夕之間推翻過去。所以民主黨人不會完全放棄和中國溝通,但也不會繼續堅持『建設性交往』。」戴傑認為,當美中情勢已發生劇變,客觀條件已不允許拜登與過去的歐巴馬團隊,走回曾經的「友中」路線。

 

想深入了解「拜登時代」?詳見1247期《今周刊》

 

「進入這領域最高難度的是,機械手臂模擬人工做拉花。」他研發咖啡機器人第一年就有技術突破,兩支機械手臂可成功還原咖啡師的拉花動作,沒想到,參展的客戶潑了他冷水:「內建兩支機械手臂,售價太高,賣給誰?」

 

單支機械手臂

只需要單支機械手臂就能全自動「拉花」,是勵德咖啡機器人的一大亮點。(攝影/唐紹航)

 

單支機械手臂完成拉花

支援電子支付、智慧監控等功能

 

經過一次次優化,咖啡機器人功能愈來愈完善。一八年下半年,施正德首創出只要單支機械手臂就能完成拉花,這是連Thermoplan都難以突破良率的技術;隔年,又把工業風外觀重新設計成吧枱時尚風,再陸續附加冷熱飲都有,以及可隨客戶需求,添加糖漿、茶類、粉圓等品項,甚至有電子支付與智能監控等功能,「夾娃娃機還要放一個監視器在那裡看,我直接透過LINE等方式通知,知道原料快用完要補料,機器有問題快派人去。」他補充說,包括銷量管理在內的相關統計分析,POS系統也都有內建。

 

「咖啡機器人裡有很多感測器。」施正德透露,自己是日本自動化大廠基恩斯(Keyence)的客戶,一年採購的感測器金額達數百萬元。例如,設備下方一桶桶的杯子、杯蓋用完了沒、有無送到位,除了程式計算,也要外加感測器來輔助。

 

儘管勵德開發的咖啡機器人十分創新,但初期國內業務卻較難開展。原來該產品一台要價一六○萬元到二○○萬元台幣,台灣客戶嫌貴,推出至今,僅賣進一家南部85℃加盟店等少量客戶;反而有北部上市公司建商、日本機器人大廠安川電機台灣分公司買來放在貴賓室,招待客人使用。

 

商業模式上,勵德除了提供咖啡機器人設備,也有咖啡豆等原料代採購服務,另外也透過合作夥伴、台中ERP大廠聖僑國際,提供設備租賃。

 

「這個價格台灣人覺得貴,韓國可以賣到一.二億韓元(約二八○萬元台幣),現在台灣市場也較不重視。」施正德語氣中略顯無奈,他指出,多數台灣客戶看到售價就打退堂鼓,國外潛在客戶在意的卻是生產速度、投報率,關心一天能賣到幾杯、多久能回本等數字,「如果一天能賣一百杯,一杯六十元,一天六千元,利潤抓五○%,一年近一一○萬元,不到兩年就能回本。」

 

目前勵德正積極與美國、新加坡、韓國、日本、科威特等海外代理商洽談中,希望透過在地售後服務與人才團隊,協助征戰國際市場。

 

只不過,去年來受疫情攪局,海外擴張腳步受阻,「去年準備好了,但因為疫情,很多案子喊停,今年本來要恢復,五月又爆發,沒辦法到海外安裝。」

 

「國內我比較不看好,國外有機會成為明星商品。」不服輸的施正德,還是看好自家咖啡機器人能逐步攻下一個個國際客戶,他也發下豪語:「一個月最少要做五十台!」

 

台灣智能

(攝影/唐紹航)

 

台灣智能

 

 

台灣智能〉催生巡檢機器人「瓩力」  守護全台用電安全

 

耐力最強的台電員工來了!黃色外觀、約半個人高的MIT巡檢機器人「瓩力」,今年三月正式進駐台北萬華二次變電所,開始全年無休定時巡檢。

 

每日,中央控制室至少派工兩次,每次各二十分鐘,瓩力的左、右眼分別為可視光與紅外線熱影像感測模組,耳朵則由前後兩排麥克風組成,透過設定好的行進路線,包括油面計、油溫、空斷開關、電容器、熔絲開關、異物偵測等巡檢任務全都難不倒它,可即時回傳影像,讓台電人員了解現場狀況。

 

「只有機器人能做到,價值就會出現。」巡檢機器人的關鍵推手、台灣智能機器人總經理黃國聰不諱言,過去巡檢都用人力、人眼依靠經驗為主,但隨人員逐漸老邁、短少,巡查間隔愈來愈久,有無依照SOP落實檢查難查證,「利用可見光攝影機,結合AI儀表辨識,或熱成像偵知設備溫度是否異常,用陣列麥克風蒐集設備異音,都能察覺過去仰賴人力經驗不及的檢查方式。」

 

「台灣智能最強的是技術創新與整合。」陳文貞觀察,台灣智能團隊不只有機械背景,還有資通訊等跨領域核心技術,且思惟不只是做產品銷售,還會協助客戶改善、強化服務,「主力包括巡檢、物流與醫療,應用範圍很廣,也是營運上的一大特色。」

 

其實,台灣智能前身是仁寶集團的華寶通訊,當時黃國聰負責機器人自動化,一四年底正式以B2B模式,替利基產業客製開發專業服務型機器人,大股東包括仁寶集團、新光保全等。

 

台灣智能當初客製開發的第一個服務型機器人,是銷往澳門、美國的發牌荷官機器人,足足花了四十二個月才取得認證。他很快就意識到,服務型機器人發展初期數量不夠撐起規模經濟,也因此選擇更有商機的利基領域切入。

 

黃國聰直言,「唯有從客戶別選擇來找,誰出得起錢?」他發現,電力、半導體、石化、面板等產業都夠大,重要且高價值設備都要定期巡檢維護,尤其是電流可能外洩的危險環境,最適合機器人切入,於是公司成立第二年便開始規畫,剛好在高齡、少子化下,加上台電每年約有上千人退休,「要讓變電所無人化,毫無懸念地,一定要發展機器人與自動化。」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問題來了,哪怕鎖定應用場域,專業服務型機器人最困難的是規格,「老師發的畫紙已畫好框線,大家都會塗顏色,這就是台灣ODM產業在做的事。」黃國聰形容,開發服務型機器人就像給你一張白紙,要你創作,「你叫我自己畫,沒人告訴我怎麼畫,我不會,這就是台灣大部分公司碰到的問題。」

 

過去,他在仁寶集團負責新技術、新事業,從零開始,於是從無到有展出客戶可負擔的價格與可接受的時間等完整解決方案的巡檢機器人。

 

黃國聰更強調,規格之外,難度還在於專業領域的知識(Domain Know-how),以及相關技術的整合。」舉例來說,要讓機器人聽異音,但各產業機器異音都不同,甚至連電力事業三十年經驗的老手聽到設備異音的機會都不多,如何建立數據樣本,協助機器人智慧判斷是一大難點。

 

目標朝變電所「無人化」

未來有望結合5G及智慧物聯網

 

不只如此,服務型機器人的技術涉及軟硬體、韌體、光電、人工智慧等領域,「整合不像樂高積木堆起來就可以使用,每個東西彼此會影響,過多的訊息會亂掉,必須做到感測融合等。」他解釋,也因此,團隊花了一年半時間調查產業需求、一年半時間開發、一年時間場域測試,才有現階段巡檢機器人的成果。

 

他透露,目前台灣智能已推出防水、避震性更好的第二代巡檢機器人,還有針對台電一次變電所或超高壓變電所,包括電抗室、接續匣等巡查內容更多元的巡檢機器人,「未來台電也希望利用機器人結合5G及AIoT(智慧物聯網)技術,目標讓全台的變電所朝向無人化。」

 

目前除了紡織廠、石化廠與台鐵長隧道勘查在內,不少客戶都主動接觸台灣智能,甚至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智利、巴西、孟加拉、印尼、新加坡等國家都對巡檢機器人有興趣,由於台電有協助其他國家蓋電廠的系統輸出方案,預期雙方將有更進一步合作,共同進攻海外市場也是可能的選項。

 

對於服務型機器人要更加速發展,黃國聰提醒,政府要比照日本修改相關法規,如把過去人眼檢查新增進入機器視覺檢查,讓機器人出具相關檢測報告也能符合規範,才能帶動未來機器人應用更普及。

延伸閱讀
股市創高後將拉回?為何分析師喊再漲10%?美股後續走勢先看「這數據」
股市創高後將拉回?為何分析師喊再漲10%?美股後續走勢先看「這數據」

2020-11-30

法語流利、愛彈吉他、踢足球 被拜登提名出任國務卿的他 談到台灣時這樣說…
法語流利、愛彈吉他、踢足球 被拜登提名出任國務卿的他 談到台灣時這樣說…

2020-11-27

為何拜登選她當財政部長,股市大漲慶祝?關於葉倫,你該知道的4件事
為何拜登選她當財政部長,股市大漲慶祝?關於葉倫,你該知道的4件事

2020-11-24

罷免風暴延燒!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親率立委提「反戒嚴、反廢死」公投,徐巧芯等自家人姍姍來遲 藍營基層買單?
罷免風暴延燒!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親率立委提「反戒嚴、反廢死」公投,徐巧芯等自家人姍姍來遲 藍營基層買單?

2025-03-17

川普才一句話,美股暴跌又拖累台股,如何在股市驚滔駭浪中出奇制勝?先從「判斷趨勢」、「找強勢股」這兩招做起
川普才一句話,美股暴跌又拖累台股,如何在股市驚滔駭浪中出奇制勝?先從「判斷趨勢」、「找強勢股」這兩招做起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