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美國總統大選前後,由於政治不確定性干擾,股市波動率都會大幅上升。
但即使如此,大選對於股市影響短暫,市場長期走勢仍須回歸基本面與聯準會動向。
未脫歷史經驗,這一次,美股在美國總統大選前的波動幅度如常加劇;那麼,如果繼續以歷史經驗為師,選後的美股,又會是怎麼樣的一番風景呢?雖然本文截稿前,尚未得知誰是白宮新主人,所幸若回望過去經驗,誰當總統,與美股中長線的關聯似乎都不大。
首先,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共有4位總統連任成功,分別是雷根、柯林頓、小布希與歐巴馬;這4位當中,有3位總統的第二任期美股道瓊指數報酬率,都比第一任期表現更強。唯一掉漆的是小布希,不過,他在上任初期就遇到網通泡沫、911事件,第二任期的尾巴又遭逢「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算是「倒楣到家」。
別誤會,這並不是要說「總統連任對股市較有利」。且看1992年,柯林頓打敗尋求連任的老布希,這是近代「唯一斬斷總統連任路」的案例,竟也成為近代「唯一在第一任期美股漲幅就超過1倍」的案例。
其實當年的許多條件與這次總統選舉類似——都是民主黨挑戰共和黨連任;而川普執政至今45個月,道瓊指數的33.4%漲幅,也與當年老布希執政同期的37.7%漲幅相近。
綜合來看,若回顧80年代以來經驗,不管誰當總統、能否連任,美股其實都照著自己節奏向上前行。如果你認為這樣的統計樣本太少,那麼,另一個從1937年以來的統計冷知識,或許也可參考。
如果依照歷史經驗,總統大選對美股中長線走勢的影響有限,投資人大可不必因為選舉結果自亂陣腳。(圖/Getty)
千禧大選 公債成資金避風港
根據計算,若在1937年將1萬美元投資道瓊指數,直至2019年底,累計的報酬飆破150萬美元。但若投資人選擇只在民主黨或共和黨當政時投資,換黨執政則先全數贖回、保留資金,直到心愛的政黨重新執政後才把這筆資金再投入,那麼,數10年來累計的報酬將不到3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