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瞄準內需、新能源車、半導體 站上「十四五風口」掘金

瞄準內需、新能源車、半導體 站上「十四五風口」掘金
新能源車是十四五的重點項目,而台廠具有電子零件生產優勢,有機會打入相關供應鏈。

2020-10-28 11:59

二○二一年,中共建黨百年,因此「十四五」也被定位成「中共邁向第二個百年的第一個五年經濟計畫」,有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壓力。衍生到投資市場,有哪些機會與風險呢?

「要從十四五尋找投資主軸,關鍵詞就是『雙循環』!」安聯投信中國策略基金與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蘇泰弘表示。他攤開數字,一九年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為九十九兆人民幣,人均GDP也突破一萬美元,躋身中等收入國家;在達到十三五的「小康社會」目標後,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提升人均GDP至一萬二千美元、帶動消費能力上升,理所當然。

 

新機會:民生用品 中國消費者態度從「求有」轉「求好」

 

而十四五內需循環的內涵,又比以往更多元。蘇泰弘表示,中國城鎮居民對消費的態度已從「求有」轉為「求好」,因此中國自有的民生品牌近年業績與股價表現均不錯,例如最近在港股IPO(首度公開發行)的農夫山泉,雖然只是賣礦泉水,卻以成功的行銷包裝提升品牌價值,讓消費者印象深刻。

 

不過,在中美、兩岸關係較為緊繃的現階段,不少內需型台商對自家公司受惠於中國拚內需的預期,都表示「不敢太樂觀」;換言之,內循環雖然是攸關中國未來經濟、牽動內需型台商布局的十四五最強風口,但以台股投資機會來說,短期內的著力點或許相對有限。

 

豐彥財經創辦人兼CEO的謝晨彥,近年來研究陸港股頗有心得;他表示,雙循環是以「內需循環」、拉動內需消費為主,但除了民生用品,「新經濟」與「新基建」也是內需循環的重點;其中新經濟涵蓋電子支付、金融新科技(FinTech)、生技、新能源車等產業。

 

而在蘇泰弘的眼中,新能源車應是最具明日之星架式的產業。他表示,不只特斯拉(Tesla),中國的比亞迪、吉利等車廠新能源車的近期銷售,都呈現節節上升態勢。相關零件的供應鏈,也從以往僅有電池的組裝,到未來包括LED、WiFi連網及輕量化等需求,都逐漸成形。雖然蘇泰弘無法直接點名個股,但國內「特斯拉供應鏈」在中國車廠的攻略狀況,確實值得長期留意。

 

新經濟另一重點是金融科技,這方面蘇泰弘以近期市場討論熱烈、即將在十一月初於港股掛牌的螞蟻金服為指標。此外,在政策上,他觀察到中國已加速開放或提高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度,例如近期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與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已開放外資可投資金融期貨與商品期貨市場,並降低准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這些對本國金融業將是刺激成長的動力,因此蘇泰弘對於中國金融股後市,也抱持審慎樂觀的看法。

 

因此,提升公司全體夥伴的「AI素養」,成為重要的第一步,因為生成式AI入手門檻很低,多多使用就可以累積經驗。透過幾家企業的案例,因為生成式AI普及,技術上已經是低程式碼開發,甚至零程式碼開發,要成為開發人員的門檻變得很低,許多沒有程式背景的部門夥伴,都能夠有能力自主開發解決套件,實在令人印象深刻。但解決部門問題與更主動提升組織效率,仍需要搭配組織決策流程與組織設計的調整;把推動AI導入的全部責任,推給資訊部門已不是一個合適的作法,而是組織全體有共識與期待,都能透過AI提升經營品質。

 

上個月受邀到《親子天下》教育年會做分享,開個玩笑,身為一位獸醫,我也可以說是AI領域的專家,因為我們在牧場裡重要的工作——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也是AI的縮寫。言歸正傳,AI的出現,是為了釋放人類工作,能去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建立對社會有感的組織文化。所以我詢問現場的參與者,「你在乎什麼?為何詢問這個問題?」因為未來,AI會如同一群人能為你所用,而關鍵的會是「你看到了什麼? 想解決什麼問題?」

 

(本專欄由黃正忠、龔建嘉、鄭涵睿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中國第2季GDP重回「正」成長 可望成下半年陸股行情支撐關鍵?
中國第2季GDP重回「正」成長 可望成下半年陸股行情支撐關鍵?

2020-07-22

雖有政策強力提振  三大風險仍虎視眈眈 「兩會」後的陸股布局  首選內需龍頭股
雖有政策強力提振 三大風險仍虎視眈眈 「兩會」後的陸股布局 首選內需龍頭股

2020-06-03

買0050之外也想布局陸股ETF?一個「眉角」讓投資人掌握「反彈後的新主流」
買0050之外也想布局陸股ETF?一個「眉角」讓投資人掌握「反彈後的新主流」

2020-04-14

台股、陸股流動性佳  更具疫情抵抗力
台股、陸股流動性佳 更具疫情抵抗力

2020-03-31

武漢疫情延燒》中國7.8萬人確診,陸股挺住了,為何卻是台股受重傷?關鍵原因曝光
武漢疫情延燒》中國7.8萬人確診,陸股挺住了,為何卻是台股受重傷?關鍵原因曝光

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