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後疫情經濟演化論

後疫情經濟演化論

2020-10-14 17:41

生物無時無刻進行變異,但必須對照大尺度時間的前後變化,才能看出差異。
變異,其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適應得好不好而已──經濟模式的改變亦然。

達爾文演化論顛覆了前人對自然界演變的認知,延伸的意義也讓我們對經濟運作的變動,有更深一層了解。根據演化論,某些基因變異,可能因為天擇留存,成為當下具生存優勢的特質。

 

演化生物學家發現,物種演化的「優劣」,要對照環境變化,才能看出某個基因表現優於其他基因。例如,氣候變遷,水中含氧量減少,魚類或許會發展出肺器官,並能在陸地存活;但在氣候變異前,這些有肺魚類與其他魚種並無明顯不同。

 

類似模式也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在歐洲封建制度下,十四世紀的黑死病是人類最嚴重的瘟疫,奴隸大量死亡,倖存的奴隸因而提高議價能力,進而削弱了地主對奴隸的控制力。經濟平衡結構改變,賦予社會底層人口較大的力量和財富。

 

武漢肺炎極可能成為經濟變革的永久力量。早期證據顯示,感染者復原後,自然抗體的半衰期只有三個月,而流感抗體的半衰期約六個月。我們不清楚武漢病毒突變的速度,如果要防止病毒擴散,未來全球每年可能需要六○%人口接種疫苗,才能維持群體免疫。

 

至於大規模檢驗(普篩)的盲點在於,只要有一點不正確,偽陽性數字便會遽增,導致隔離或治療人數同步暴增,造成嚴重的經濟代價,並使大眾對公共健康政策的信心潰散。如果採行有需要才檢驗的作法,雖有確診低估的風險,但相較於大規模篩檢造成偽陽性激增,這樣的作法顯然更為可行。

 

保持社交距離有可能成為常態:在家工作、線上授課、遠距醫療、連網健身及視訊會議等,都將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些變化中,新趨勢和新機會隨之誕生,新風險亦伴之而來。長途旅行,不論商務行程或休閒旅遊都將大幅減少,搭飛機的次數縮減,對石油的需求也因此同步下滑。

 

反之,新社交軟體平台及連網硬體設備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新科技產品和服務快速滲入我們的生活,將帶動相關需求的持續成長。

 

最後,職場弱勢者,特別是女性和母親,在疫情發生前不易參與的工作,後疫情時代有機會以遠距方式加入勞動力行列;新時代的彈性工時和在家工作型態,更能符合她們的需求。不論在台灣或全球,女性加入職場將成為刺激經濟再次前進的動能。

(本專欄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投資新創的三個考慮要素
投資新創的三個考慮要素

2020-09-29

美國「策略性模糊」時代結束
美國「策略性模糊」時代結束

2020-09-16

教育才是健康之本
教育才是健康之本

2020-09-02

升息「救」經濟?
升息「救」經濟?

2020-08-19

中國成為美國大選的提款機
中國成為美國大選的提款機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