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美國「策略性模糊」時代結束

美國「策略性模糊」時代結束

2020-09-16 10:58

美國外交大老發聲,表示對台戰略轉向,若中國對台動武,將出兵保護台灣。
此發言將影響未來亞洲地緣政治,但仍別太開心,得小心中國出其不意的攻勢。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日前發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理察.哈斯(Richard Haas)的文章,他斷言,美國在對台戰略上,目前或許是放棄「策略性模糊」,轉為「策略性清晰」政策。意即如果中國對台動武,美國將會出兵保護台灣。

 

這樣的觀點由這位深具影響力、備受尊敬又謹慎的美國外交大老所發表,對未來幾年亞洲的地緣政治將形成深遠的影響。如此的轉變對台灣當然極為正面,然而也隱含著中國可能趁機動武的風險。

 

哈斯曾在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及參議院出任要職,也是哈佛大學教授。他是共和黨員,雖然傳統上共和黨較支持台灣,但哈斯是極受尊敬、行事風格超越黨派的政治家。

 

「策略性模糊」政策原意在於,就爭執不下的議題,採取模稜兩可的措辭,以維持均衡狀態;是否出兵保護台灣,美國不把話說死,一方面壓抑中國武力犯台的意圖,另方面也避免台灣單邊宣布獨立。

 

但是中國最近在南海、台海、釣魚台等地的軍事冒險行動,並透過北韓在朝鮮半島鬧事等,讓美國改變策略,而香港事件或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若持續採取模糊策略,恐被解讀為向中國示弱,或削減對亞洲其他盟邦的支持力道。過去二十年,菲律賓已從強烈依賴美國,漸漸向中國靠攏。

 

台灣處於關鍵地理位置,極具戰略地位。若台灣與中國站在同一邊,日韓恐怕也考慮與中國靠得更近些。此外,台灣在全球電子供應鏈的角色,則是另一個關鍵地位。

 

不過,政策改變不是動動嘴巴就可以,如果美國希望相關國家能認真看待其政策轉向,就必須開始進行保護台灣的軍事準備,遏止中國的野心,而非等到中國包圍台灣後,才試圖驅趕解放軍。這意味著,美軍必須駐防在靠近台灣的地方,以便及時馳援,但又要有足夠的距離,可以避開中國的第一波攻擊。這點有賴美國與可能駐軍的亞洲國家審慎規畫和協商。

 

根據哈斯的說法,策略改變最大的風險在於,美國在亞洲建立軍力的過程,中國可能會趁美軍部署的空檔,出其不意發動攻擊。

 

香港事件讓一國兩制成為過去式,台灣的中間路線已不復存;加上美國的堅定支持,台灣民眾不再有後顧之憂,種種情勢的演變,讓台灣在兩岸事務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未來兩岸的互動,台灣將不再是最弱勢、悲情的一方。

(本專欄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教育才是健康之本
教育才是健康之本

2020-09-02

升息「救」經濟?
升息「救」經濟?

2020-08-19

中國成為美國大選的提款機
中國成為美國大選的提款機

2020-08-05

衛生紙與股票的跨界比較
衛生紙與股票的跨界比較

2020-07-22

川普之亂與中國再起
川普之亂與中國再起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