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對經濟產生的衝擊,美國祭出的刺激政策,將使財政赤字達到過去二戰的水準。
聯準會正考慮實施殖利率曲線控制,將債券殖利率鎖定在固定水準,促使更多資金在市場上流動。
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美股道瓊指數在一個月內下跌一○四○○點,跌幅達三六%,創下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新紀錄;同期間,VIX指數暴漲三八二%至六十六點,創下自二○○八年以來的新高。正當市場最恐慌之際,聯準會宣告無限期量化寬鬆政策(QE),而後道瓊指數在五個月內上漲四九%,VIX指數更跌回崩盤前水平(二十四點,跌幅六四%)。在美國第二季GDP公告季減三二.九%、失業率創新高的同時,美國股市已經完全收復失土,那斯達克指數更創下新高,經濟、股市走勢脫鉤。
對比二○○八年金融海嘯,聯準會花了六年執行三次QE,擴表四兆美元,VIX指數花了一年半時間才回到崩盤前的低點;今年聯準會在短短三個月內擴表三兆美元,速度史無前例,股市急速V型反轉(指經濟衰退,股市卻異常繁榮現象)。此外,聯準會在四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會議紀錄中,首次提到可能進一步運用「殖利率曲線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簡稱YCC)」,以應對新冠肺炎對經濟造成的傷害。
回顧上次美國運用此項工具,要追溯到一九四二年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殖利率曲線控制,意即「聯準會控制短中長期國債殖利率於相對低水準,是壓低市場利率的最終武器」。至於控制殖利率曲線將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從古至今,殖利率曲線控制僅實施過三次,透過整理回顧,下列其中二次執行殖利率曲線控制後的整體資產價格走勢,鑑往知來,期能提供讀者更多面向的思考內容。
本文由工作夥伴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張中宜(一九八五年~,政治大學財務管理所)、黃奕穎(一九八七年~,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所)、邱政緯(一九八八年~,台灣大學化學工程所)共同撰述,與讀者分享殖利率曲線控制的歷史,並探討發生後,全球各類資產可能的變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