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二輪紓困法案草案終於發布,對比上一輪的三兆美元救市,規模明顯縮小。這次撒錢,對金融市場能產生激勵效果嗎?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美國聯邦政府第二輪紓困法案的草案,終於在七月二十七日發布,並且在極高的政治壓力下,必須在八月八日參議院休會前夕通過立法。
這份稱為《復原法案》(HEALS Act)的紓困草案,由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主導,總金額一兆美元,焦點在繼續提供失業補貼、鼓勵勞工返回工作崗位、保護公司免除法律訴訟責任,以及鼓勵學校在九月之後恢復教學活動。
麥康奈領導的共和黨在參議院有五十三席,雖然是多數,但是多位共和黨參議員已表態反對二次紓困,不論法案如何修改都不會支持,尤其是那些今年沒有改選壓力的參議員態度更為冷淡。多次參與法案談判的密蘇里共和黨參議員布蘭特(Roy Blunt)甚至說,「有高達一半的共和黨參議員(因為各種原因),不會支持《復原法案》。」而該法案通過需要超過六十票支持,麥康奈被迫仰賴民主黨議員的支持,政治挑戰難度甚高。
共和黨拚闖關 自家人卻不挺
擔任第二次紓困要角的《復原法案》雖然金額高達一兆美元,卻和今年三月第一輪紓困的《關懷法案》(CARES Act)有迥然不同的命運。三月那時美國經濟一片火海,航空公司面臨倒閉、幾千萬勞工失業,也預測到第二季將會出現超過二○%的經濟衰退,平日吵鬧的政治人物沒有選擇,參眾兩院兩黨議員與白宮官員齊心救火,讓連續四個不同目標的紓困法案快速通過。
但是到了七月,已沒有立即崩盤的危機,經濟復甦的前景模糊不清,失業率仍高居不下,學校與企業的活動開開關關,到底該用什麼紓困方案,哪些是有迫切性,哪些只是浪費政府稅金,甚至美國各州、各城市在肺炎疫情與隔離封鎖的差異,都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