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即將面臨的總統大選、十三個州長改選、三十三席參議員改選,從白宮、聯邦議員到政黨領袖各自打著政治算盤,多數同意應該有二次紓困,但對於紓困的方案與金額,卻各自吹號,根本找不到共識。
麥康奈是國會山莊的奇人,被描述為「技巧高超的政治魔術師」,多次運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在複雜的華盛頓政治圈內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川普二月的彈劾風暴,就是靠他的政治魔術過關的。
今年高齡七十八歲的麥康奈,從一九八四年獲選肯德基州的參議員,每六年一次的改選每戰必勝,是肯德基州史上任期最長的聯邦參議員、任期最長的共和黨參議院領袖;今年十一月三日,他將挑戰第七任任期,把六年改選一次的聯邦參議員做成終生制。
去年元月才上任的菜鳥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就說,麥康奈面臨多面政治夾殺的困境,共和黨內有大量的保守派議員,根本不支持二次紓困,對手民主黨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主導下,五月中旬就通過一個高達三兆美元的紓困案,讓美國民眾產生政府一定要再大撒錢的幻覺。而連任之路坎坷的川普,與他身邊的白宮幕僚們,也各自將政治算計放在經濟紓困之前,甚至對於共和黨參議員的連任造成負面的包袱。
霍利說:「麥康奈的任務是全世界最爛的工作。」必須撒錢,卻百面不討好,撒錢撒到遍體鱗傷,還得仰賴民主黨參議員的支持才能過關。也因此,《復原法案》草案一直拖到七月二十七日才提出,麥康奈藉著短短兩個禮拜的時間衝刺,試圖在八月八日參議院休會、議員們返鄉競選之前,用不到兩周的時間輾壓各方的政治歧異,闖關完成立法。

緩和失業衝擊 政府補貼淡出
不論如何,二次紓困的《復原法案》還是有需要的。三月那一批紓困方案許多都在七月底到期,目前還有約兩千萬美國人,依據《關懷法案》領取每周六百美元的失業救濟金,而失業率雖然從四月的十四.七%高點,降至六月的十一.一%,離正常的經濟活動仍然有很長的距離。
美國勞工的失業救濟金是各州政府發放的,平均是每周三三三美元,但是像奧克拉荷馬州的失業勞工,則每周只領一百美元。在聯邦政府的紓困方案下,失業勞工不只領得多,而且領用期限由二十六周延長到三十九周。
美國各種社會與經濟政策原本就是州政府的權限,聯邦政府介入拉高了給付,副作用之一卻是重新分配資源的過程,扭曲了原本的制度。例如,奧克拉荷馬州的勞工突然每周領到六百美元支票,自然不願意返回正常工作。但是福利政策退出不能急迫,如果七月底突然終止六百美元的失業補助,必然造成社會動亂,十一月的總統、州長、與聯邦參議員改選也就不用選了。
類似影響數千萬人的政策,還有「暫停驅趕房客令」及「學生貸款還款暫時凍結」等,都是《關懷法案》的緊急救助方案,估計有二三○○多萬個美國家庭已無法按期支付房租,依靠暫停驅趕房客的救助方案,在肺炎隔離期間還有家可躲,不致流落街頭。
涉及高達四五○○萬人的學生助學貸款,也是共和黨與民主黨政治鬥爭的熱戰議題,民主黨議員甚至提案要全部減免,而共和黨則主張在提高政府補貼的同時,恢復學生對負債的義務。這些也都和失業救助一樣,原本是各州與地方政府,甚至各個學校與小鎮的地方政策,都因為聯邦政府介入後改變制度,改變人民的權利義務關係,無法在七月底《關懷法案》到期就一次退出,必須要有延續的紓困方案來緩和衝擊。
另外,第一輪紓困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爽領聯邦補貼,只要個人年收入在七萬五千美元之內、或夫妻兩人加總不到十五萬美元,每人都可直接拿到聯邦財政部發給一二○○美元的支票,家中有未成年小孩每人再外加五百美元。
由於貧困家庭的需求仍然殷切,民主黨議員主張繼續照這個規定再發一輪;而共和黨的草案則將領取補貼的門檻,降至年收入四萬美元以下,也是遵循規模逐漸縮小、補貼淡出的原則。
金融市場走向?看大選結果
過去四個月暴漲的美國股市,對於二次紓困似乎也沒有抱持太大的寄望,整個七月,除了臉書等尖牙股續創新高之外,其他類股都呈現高檔整理的走勢,第二季股價的強勢彈升,已經預先反映經濟復甦的預期,未來必須等待實體經濟回升,彌補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乖離」的差距。
對於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來說,聯準會(Fed)資產負債表膨脹的速度,遠比政府紓困方案影響更為直接,而聯準會自從在六月九日創下七兆一六八九億美元的高峰之後,就讓資產負債表去泡沫,到七月三十一日剩下六兆九四九○億美元,印鈔速度也早已降溫。
二次紓困的《復原法案》,看起來像是第一輪紓困的副產品,麥康奈在極為困難的政治擠壓當中,努力尋找一個傷害最小的公約數,完成十一月三日大選前的最後一個過場。接下來,民主黨準總統候選人拜登將公布他的副總統人選,川普與拜登的對決即將上場,防疫措施漏洞百出的川普能不能連任,才是影響金融市場走向的最終決定因素。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