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股市,當時,被視為避險資產的美元,大受投資人青睞,瞬間成為搶手貨幣;然而,隨著第2波疫情來襲,美國經濟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美元的強勢地位,也隨之鬆動,華爾街甚至傳出美元恐貶值20%的預估。
7月13日,野村證券出具報告,直言「長期來看,我們預期美元將失去主導地位,並一路走弱。」
令投資人感到疑惑的是,就各式資產交易而言,美元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資料亦顯示,在全球主要外匯存底貨幣中,美元不僅占比居冠,比例更從2019年第4季的60.80%,升至今年首季的61.99%;既然如此,美元「一路走弱」的風險,從何而來?
▲在全球主要外匯存底貨幣中,美元占比居冠。(圖:翻攝自IMF官網)
一、美國經濟前景堪慮
美國經濟前景堪慮,是上述疑問的第1個答案。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即時統計通報,美國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已超過380萬,至少有27個州,暫緩重啟經濟,盼藉此減緩病毒傳播的速度。
根據CNN報導,野村證券策略師羅契斯特(Jordan Rochester)表示,美國重啟經濟還為時過早,受第2波疫情來襲影響,有些大型銀行認為,失業率將繼續攀升,「中期而言,美元恐走弱。」
二、財政赤字持續增加
在經濟情勢不佳的情況下,美國的利率,估計將在更長時間內,維持「接近零」的水準,將使美元承壓,這對美國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來說,絕非好事,預估今年美國聯邦債務規模,恐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01%。
為透過大規模刺激計畫來支撐經濟,美國政府持續擴大借支,6月的預算赤字,已暴增至8640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在國外商品、服務和投資上的支出,高於其帶來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