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他29歲當上外商副總、年薪破700萬:出國工作最常聽到的都市傳說,台灣同鄉最會欺負自己人

他29歲當上外商副總、年薪破700萬:出國工作最常聽到的都市傳說,台灣同鄉最會欺負自己人

許詮

國際總經

shutterstock

2020-07-13 16:30

聽到這些,我心裡的白眼都會翻到天邊。如果你曾親自走一趟這些所謂的「落後國家」,待上3個月,和當地人一起吃、一起工作,你會體驗到和電視上播的、電影裡演出的、你腦海中印象所認知的—100%不一樣的世界。

 

你有想過離開台灣工作嗎?

 

以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s)為濫觴,出海工作近年來蔚為一股風潮,主流的目的地從早期的美國、歐洲等西方世界,逐漸的往對岸、新加坡甚至東南亞遷徙。每當新認識的朋友聽到我在印尼和印度常駐工作,80%的人會問我:「為什麼是印尼、印度?感覺都很落後耶。你在收集有『印』字的國家嗎?」更有不少人會直白道出他們自身的渴望:「為什麼不去優雅的歐洲,或是充滿機會的美國?」

 

聽到這些,我心裡的白眼都會翻到天邊。如果你曾親自走一趟這些所謂的「落後國家」,待上3個月,和當地人一起吃、一起工作,你會體驗到和電視上播的、電影裡演出的、你腦海中印象所認知的—100%不一樣的世界。

 

離開台灣900多天,海外工作教給我的5堂課

 

✓抱團力量大

 

出海前後最常聽到的都市傳說,就是「台灣同鄉最會欺負自己人」。你可能會詫異,自己人幫自己人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扯人後腿呢?但在許多出海工作的朋友和我的親身經歷裡,這個現象確實是普遍存在的。

 

「台灣是個小而美的市場」,好的位置並不多,要站到少數的高位,通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稱之為「蟹桶現象」。想像一群螃蟹放到桶子裡,彼此為了要爬上去,只能不斷的把對方往下拉,結果到最後,誰也出不去。許多能夠出海的人是這場零和遊戲的佼佼者,卻也把這壞習慣跟著帶了出來,連自己都不一定意識到,「反正自己人的錢最好騙」、「看到自己人出鋒頭最讓人眼紅」就本能地出手了。

 

反觀印尼人、印度人在國際商界都以「抱團取暖」聞名,肥水不落外人田、好機會只留給自己人。比如面對中、美公司的互聯網經濟殖民,印尼和印度的公司們都能放下幾十年對打的成見,一起籌組協會,把沒有繳保護費的中美大公司搞上法院或從AppStore 下架,戰力十足。

 

類似這些抱團的事,不僅存在於個別國家,遠看美國矽谷、近觀東南亞的廣告公關業界,許多高層大佬都是印度裔,他們一個拉一個就瞬間成片成群,業界江湖上無人不知「Indian Maa」的名號;但反觀台灣籍的朋友們,在許多市場雖然都取得不錯成績,卻鮮少見到類似的互助圈圈。

 

✓別用自身經歷的一角論斷全局

 

我對印度的第一印象不只環境髒亂,人們的反應和品行也會隨時讓你理智斷線。

 

還記得我第一次到電影院看電影,買票時與售票員千叮萬囑:「我要有英語字幕的那個場次」,對方以印度招牌的搖頭加微笑說「沒問題」。順帶一提,印度人搖頭有3種意思,包括「肯定」、「否定」和「有可能」,夠令人崩潰、「摸不著腦袋」吧。

 

買完票後,我在隔壁麥當勞買了份勁辣雞腿堡打算坐下來享用,豈料當我去了一趟洗手間回來,卻撞見眼前上演的驚悚場景:有一群人—對,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正大剌剌的吃著我的漢堡和飲料!

 

 

「你們在做什麼?!」我又驚訝又生氣地問道。

 

「我們訂了這個位置。」其中一個人回答,手中還握著我的可樂,一副「你有事嗎」的態度。

 

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聽到麥當勞有提供先進的「內用訂位系統」而且附送「免費餐點」的啊!勉強維持住隨時要繃斷的理智線,我走回電影院準備好好看場電影,想著至少電影院總不會被佔位了吧。沒想到電影開始之後,果然不出我所料:沒字幕!

 

其實,我大可以憑第一印象隨口下定論說,「印度是一個有教養的現代人無法忍受的地方。」但是偏偏,我職涯中帶過最勤勞、謙虛,並且聰明、活潑的下屬,就是一位印度姑娘。她年紀輕輕,除了苦讀獲取英國MBA學位,在我的團隊共事期間,一連拿下最佳員工獎、最佳團隊獎, 26歲就晉升為資深經理。

 

你說,是電影院的怪人代表印度、還是這位優秀的女孩代表印度?

 

在這些海外經驗中我學到對人生極為重要的一課,那就是:「世界是多元價值共存的,不要用你眼見的一角,去論斷全局。」每一個群體、每一個國家、每一個議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眼界不足與心胸無法容納色彩的人,將他們簡化為黑白。

 

這個世界是色彩繽紛的,一個國家可以由不同的種族和政治認同所組成,也不會因為你的善惡二元論就變得勢不兩立。心中懷抱著理想、同時腳踏實地的做事,不給自己和別人預設邊界,才是對我們最健康的生活態度。

 

 

  ✓扎根的心態,決定你的成敗

 

面對海外的多元文化,要在當地玩得開心、混得道地,最重要的就是不分我者與他者、真心融入的心態。許多外派人士打定主意待個2年就走,只顧著跟外派的同事同溫層交流、不願走出去結識當地的朋友,甚至連上計程車都不用當地的語言指路,這樣封閉的「過客」心態,不但無法深入瞭解當地生態、把市場做好,遇到需要在地資源協助你度過難關時,更會陷入求助無門的窘境。 

 

✓待得越久,越真正認識自己

 

在海外最熟悉的心境,應該是孤獨。

 

這裡沒有你在台灣熟悉的家人朋友、沒有喧鬧的夜市和美味小吃,每一次夜深人靜,都是一次直面自我的對話。大把孤獨的時間和空間,有如一把刨蘋果的快刀,刨掉吵雜的思緒和凌亂的事物表象,讓你不得不面對自己:

 

「人生至此,什麼才是你真正在乎的?」

 

隨著飛行越來越頻繁,我漸漸發現自己只需要幾件黑色的衣服,剛好裝滿一個小小的登機箱;路上的人漸漸不再熟悉,也就不再需要精品名牌襯托炫耀;因為別人的眼光不再如此重要,我甚至剃了光頭,只為讓生活更簡單些。

 

每一個外派日子的無形堆疊,都讓我意識到最滿足的時刻,不是看到帳戶裡的數字隨著時間跳動,而是能天天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世上許多物質的享受都能透過金錢營造,唯「二」無法用金錢改變的,就是天氣和陪伴你的人。因此我深深感謝是如此幸運,我有一位願意陪我走天涯的老婆。

 

 

✓你無需衣錦,才能還鄉

 

隨著出海工作的浪潮一波波席捲,身邊的朋友一波波後浪追著前浪的腳步出海去,也有一波朋友從海裡逐浪歸來。但其中有些歸家的朋友心裡,卻多背負了一種無以名狀的罪惡感,好像這麼快回來了就與某種失敗劃上等號。

 

反觀仍然在海外打拚的朋友們,許多人看似在Facebook 上光鮮亮麗,內心其實卻早已厭倦海外的生活,卻也因為同樣害怕被嘲笑失敗,只好苦苦撐著做「異鄉人」,將希望押在自己有一天能「衣錦還鄉」。

 

「人生是自己的」,出來這一趟,更認識了自己與這個世界、能夠問心而無愧,這就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衣錦還鄉了。

 

畢竟出去是為了回來,你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作者簡介_許詮

1990年生,曾任職於Samsung、LINE、雪豹科技、阿里巴巴,常駐於印尼、印度及泰國等地。

28歲年薪突破700萬台幣,29歲任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東南亞最大電商平台Lazada副總。

業外為台灣最大互聯網從業者社群XChange創辦人、《遠見雜誌》專欄作家。

FB - 長臉夫妻南向漂流記

 

本文摘自高寶  《別輸在只知道努力:任職三星、LINE、阿里巴巴頂尖公司,90後外商副總教你打破年薪天花板》

延伸閱讀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出國就會被抓?呂秋遠:這10種台灣人最危險
香港國安法通過後,出國就會被抓?呂秋遠:這10種台灣人最危險

2020-07-03

外表隨意沒名牌卻多是月光族...美國人把錢都花到哪去了?一個旅美台灣人的觀察
外表隨意沒名牌卻多是月光族...美國人把錢都花到哪去了?一個旅美台灣人的觀察

2020-07-02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董事長、工程師卻變遊民睡在街上...人生落魄,只是一夕之間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董事長、工程師卻變遊民睡在街上...人生落魄,只是一夕之間

2019-11-28

去國外唸MBA,她回台當小編怨「每天做雜事」...把基本功當雜事,你就永遠只能做工讀生的事
去國外唸MBA,她回台當小編怨「每天做雜事」...把基本功當雜事,你就永遠只能做工讀生的事

2019-10-17

我在澳洲打工的日子:月賺20萬、螃蟹吃到痛風...龍蝦工廠是全澳洲最棒工作
我在澳洲打工的日子:月賺20萬、螃蟹吃到痛風...龍蝦工廠是全澳洲最棒工作

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