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影響了全球經濟,讓人們思考去都市化、生產去集中化的可能性,只是伴隨而來,可能損及經濟成長、惡化貧富差距,也令人對全球經濟展望難以樂觀看待。
十四世紀的黑死病與一九一八年的西班牙流感,都劇烈衝擊人類社會;史學家認為,黑死病瓦解了歐洲的封建體制,並帶動文藝復興。如果沒有這些悲慘的經歷,或許我們還處在落後的世界。那麼,武漢肺炎之後,我們又能期待些什麼?
大型傳染病爆發後,衛生習慣的改善是常見的變化之一。我認為,不久的將來,建築物與工作場所將更重視通風條件和較不密集的工作設計;這表示辦公室或工廠面積勢必要增加,因而提高不動產的需求,新型建物也將擁有較高的單價。再往下推,未來人們可能較不願意住在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區;視訊會議的普及、食物外送與在家工作的落實,讓想逃離水泥叢林也較為容易。但去都市化可能損及經濟成長,因為城市能產生極大的經濟規模,也被證實是創造與發明的有效場域。
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從鄉村遷往快速擴張的城市,是貧窮降低的主要關鍵。然而城市規模縮小還有其他不利影響,從削弱文化活力與世界主義,到加重氣候變遷都有可能。當人們開始從市中心移出的同時,製造也開始脫離中國。川普的美中貿易戰,持續生產去全球化的趨勢,或者更準確地說法,是生產去集中化。雖然從台灣與全球其他地區就業機會成長的角度來看,我們樂見此發展,但去都市化將使經濟活動缺乏效率,導致消費品製造成本提高。
貿易戰可能繼續惡化,對今年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經濟衰退一向是帶動貿易戰的主因,中國經濟實力萎縮,將進一步製造中國與美歐的怨懟,而西方對中國處理肺炎疫情的不當,也多所不滿。最近川普下令,使用美國半導體技術的業者禁止對中國企業供貨,正是貿易戰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