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來信問我:WHO是如何變為中國主導而被戲稱為CHO的國際組織?
這是一個好問題,而我並不知道答案。
為什麼這是好問題?
因為根據WHO的預算來源,除了聯合國與一些其他零星的來源外,最重要的收入來自會員國分攤與捐贈,歷年來會員國分攤均以美國為最高,捐贈則以比爾蓋茲與妻子的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最多。
即使以各國捐贈來看,2018年美國捐2.8億美元,英國2.1億,德國1.5億,而中國捐贈不過區區600萬美元,連人口僅有中國四十分之一的加拿大都捐了3千萬美元。
接著我猜想會不會是中國將有限的金錢策略性地集中在某個計畫,以獲得不成比例的影響力?正好WHO每兩年公布主要計畫的所有收入來源,經過檢視後,在每一個計畫上,中國的金錢貢獻都微不足道。
接著我轉向人事影響的蹤跡,艾沃德(Bruce Aylward)是加拿大人(編按:艾沃德是WHO本次負責COVID-19事件領導人之一,香港記者日前在訪問時提及台灣會籍問題,艾沃德裝聽不見、意圖逃避問題、斷線,然後顧左右而言他開始讚揚中國的醜態引發爭議),我從他下手,他是土生土長的人煙稀少的Newfoundland人,1985年畢業自當地的Memorial University,一所並不知名的大學,事實上他後來另外到英屬哥倫比亞與倫敦所獲得的兩個學位,也都是來自不算知名的學府。
1992年開始在WHO工作,負責的專案是小兒麻痺,到了不少開發中國家,成效驚人,世界上小兒麻痺患者大幅銳減,成了WHO的招牌之一,因此專案不斷擴大規模,甚至一度成為WHO最龐大的專案,最後他因功成為WHO的助理幹事長,中間還曾經協助過非洲伊波拉病毒危機,最近則成為COVID-19的負責人之一。總之,網路上沒有消息顯示他和中國的關聯,從金錢與人事都沒能找到WHO親中的證據。
WHO前任南韓幹事長意外身亡,是倒向亂象的第一張骨牌
我後來發現,找不到答案可能的原因在於,執著於從目前的WHO與譚德塞、艾沃德追尋,是找錯了目標,真正的答案要從2006年5月22日WHO的南韓幹事長Lee Jong-wook意外身亡說起。
2006年5月22日WHO的南韓幹事長Lee Jong-wook突然因病身亡,由瑞典籍的Anders Nordström暫代,直到選出新幹事長。
▲WHO歷任總幹事(圖表來源:維基百科)
日本有意二度主持WHO,於是立刻推舉尾身茂參選,中國得知後隨即推出香港的陳馮富珍角逐,緬甸也推出Nay Htun,最後有包括墨西哥與西班牙等11國人選角逐。
日本尾身茂擔任過厚生省官員與大學教授,中國陳馮富珍擔任過香港衛生署長,兩人的共同之處是都經歷過SARS與參與WTO。
尾身茂研究過SARS並參加日本防疫,而陳馮富珍雖然主持香港的SARS防疫,卻被批評為誤導民眾,並與譚徳賽類似,她配合中國大陸「國家機密」而被批評有隱瞞香港人民疫情之嫌。
WHO前後兩任幹事長,陳馮富珍隱瞞SARS,譚德賽則是霍亂(編按:譚德塞在擔任衣索比亞衛生部長期間,曾被指控三度掩蓋國內的霍亂疫情)。
中國推出香港的陳馮富珍被視為高招,陳馮富珍在SARS期間對中國大陸的效忠令其滿意,當時中國大陸因為SARS嚴重,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被撤換,由副總理吳儀兼任衛生部長處理SARS,重用鐘南山成名。
儘管中國認為吳儀是中國衛生的最高領導人,陳馮富珍近似於她的部屬;但是陳馮富珍是南韓幹事長Lee Jong-wook拉拔的助理幹事長,在WHO擁有相當的人脈與知名度,她的香港籍又令其與中國保持某種程度的曖昧性。
中國為陳馮富珍成立競選團隊,但是與其他國家不同,沒有人知道陳馮富珍的真正競選團隊負責人,WHO競選史上最神秘的團隊,香港媒體猜測吳儀是真正負責人,而主要成員包括高強與聯合國大使沙祖康等人。
台灣人民印象深刻是SARS期間,吳儀代表中國出席WHO,開會首先便封鎖台灣加入WHO,對台灣記者詢問時怒斥「誰理你們」的就是沙祖康。不過陳馮富珍競選時,沙祖康正忙著在聯合國的UNCTAD參選,所以高強是主要執行者。
WHO在1993年開始實施預算零成長後,便始終有財務不足的困擾,而大量仰賴捐贈,不過中國歷來對WHO的財務貢獻十分微薄,因此要如何打敗其他的對手成為一件十分困難的任務。
最直接的方法是突然將捐款增加一百倍,但是這不僅代價高昂,而且可能顯得太過刻意而遭致批評,甚至因此吸引對手的注意而聯合起來對抗中國。中國決定採用不同的策略。
當時幹事長主要還是34位執行委員會決定的年代,大會通常會尊重委員會的決定,所以胡錦濤和溫家寶先寫信給32位執行委員拉票,除了沒有邦交的薩爾瓦多與不丹除外。
接著利用東協加一會議期間,溫家寶親自向各國領袖拉票,表示中國有意與東協進行更密切的經濟合作,但是希望各國也能支持陳馮富珍,不過北京對此否認,但是當時相信陳馮富珍在東協支持度因此僅次於緬甸候選人Nay Htun,並有效打擊了主要對手日本。
其次是利用「中非合作論壇」的機會,由胡錦濤親自向非洲的WHO執行委員會成員介紹陳馮富珍,當時傳出胡錦濤提出某些「賄賂」的條件,並允諾與非洲某些項目的合作,獲得非洲WHO成員的支持,並表示未來會支持非洲在國際組織扮演更大的角色,不過北京依舊對此予以否認。
WHO因為採取秘密投票,所以無法得知每人投票的真實情形,加上執行委員會僅有34名成員,賄賂買票的傳聞甚囂塵上,最終投票結果出爐:
中國 32 票
日本 31 票
墨西哥 30票
科威特 28票
西班牙 28票
最後陳馮富珍獲得大會同意,當選WHO幹事長。事實上她的第二任選舉依舊買票傳聞不斷,引發改革呼聲不斷,所以從譚德賽當屆開始,就改為大會投票,不過因為依舊是秘密投票,有些人相信選舉風氣僅比執行委員會投票時略好。
▲陳馮富珍(CC BY 3.0 BR,圖片來源)
現在看起來,中國利用其地緣政治與其他國際組織的機會,交換利益與選票,將外交政策、經濟合作與國際組織選舉綁在一起,而不像其他國家因為部門分別而缺乏整合,並且利用掌握聯合國預算委員會的機會,影響聯合國轄下組織,加上藉秘密投票的機會予以賄賂,同時善用香港一國兩制的地位,陳馮富珍香港籍與加拿大籍的曖昧,成功擊退日本等競爭者,在WHO幹事長獲得漂亮的勝利。
WHO並不像IMF(國際貨幣基金)等機構以出資投票,也不像BIS(國際清算銀行)給予創始會員國特權,或是像聯合國給予常任理事國否決權,加上WHO後來的許多計畫旨在吸引更多國家參與,並且傳統採行秘密投票而中國政府對於賄賂的手段靈活,終於令中國成功結合亞洲與非洲國家的支持,是攻下WHO的關鍵。
雖然不難想像,如果當初是日本的尾身茂當選幹事長,也許今日的WHO對台灣、對世界,都會是全然不同的風景也未可知,但是歷史終究無法回頭,只能期待來者猶可追了。
※本文獲 沈榮欽副教授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