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美中兩國企業債的GDP占比持續攀升,疲弱景氣下,債務會加速景氣惡化。
而此次防疫、財務體質,台灣表現優於美中兩大強國,原因無他,台灣一切自立自強!
一九八○年我初到台灣,看到很多人穿著印有「自強」字樣的白T恤;那時美國剛與中華民國斷交。至今台灣人仍舊自立自強,甚至比過去任何時刻都更需要自強。
台灣政府對武漢肺炎的迅速反應令人激賞,與中國和美國政府的作為形成鮮明對比。美中兩大國未能及時阻絕疫情大規模擴散,我認為有兩大原因。
首先,兩國領導人的民意基礎薄弱,穩固權位勝過為民謀福。台灣是百分百的民主國家,政府擁有充分的民意授權,以為民服務優先。
其次,兩大超級強國以為有WHO(世界衛生組織)主控疫情而鬆懈戒心。結果是非WHO會員的台灣,防疫表現優異,兩強在內的會員國卻受創慘烈。或許,台灣不要加入WHO還比較安全。
自○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企業債務占GDP比重由四○%升至四七%,之前最高為四五%。此外,美國為了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急速擴充頁岩油產業的規模,以致該產業債台高築,在油價暴跌之際,現已成為美國經濟未爆彈。而銀行體系的槓桿規模雖小於○八年,但潛藏風險仍令人無法忽視。
至於中國,企業債務占GDP比重,由○八年的三三%暴增至五七%。在景氣上升階段,債務增加愈多、槓桿愈大,經濟成長愈快;反之,則會加速經濟衰退。據聞中國企業債務水準正在下降,並非公司變保守,而是投資人更為小心。投資人的投資多附有賣回權,情況不妙時,可迫使企業買回債務。經濟風險提高,投資者日趨謹慎,個別公司的財務壓力將快速上升。
全球信用利差也急遽攀升,放款人不願意借錢。信用利差是無風險政府公債殖利率外,再額外收取的費用。近期部分市場的信用利差跳升一.五個百分點;這表示,即使聯準會降息五十個基點,這些公司的債務成本仍增加一%。再次說明,在疲弱景氣下,債務會加速景氣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