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斷鏈,也將中國經濟帶入金流窒息的危險處境;原本在疫情爆發前,就已陷入嚴重債務風險的中國企業與地方政府,能渡難關嗎?
從一月二十三日武漢封城至今,中國各大城市凍結實體經濟活動,已經超過一個月。
如果加計農曆春節之前的休假,以及之後緩慢的復工、開市,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活動有長達兩個月「暫時停止呼吸」,這是人類經濟社會從未見過的嚴酷考驗。這在工業生產、商業與貿易面,造成全球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在金融方面,則產生金流窒息的生死威脅。
疫情衝擊 國企深陷債務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為了維持資金平穩,大量釋出資金、調降指標利率,不過二月中旬,仍然陸續傳出重量級的債務違約新聞。在一月爆出債務違約的青海省投資集團,二月公告債務重整要約,以最低「三六%面額的價格買回債務」,引發投資人不滿,在香港買報紙全版廣告抗議。
還有,房地產龍頭的中國恒大集團,發出跳樓大拍賣公告,全國六百多個樓盤「七五折售屋」至二月底,而三月全月銷售的樓盤,則一律給予七八折優惠,如果購屋用現金付款,還可以再打九三折。
去年底爆發債務違約的北大方正集團,是中國頂尖學府北京大學的校辦企業,堪稱中國教育部旗下的天字第一號、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二月十八日,北大方正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送達的通知,債權人北京銀行以北大方正「未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不具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為由,向法院聲請對北大方正進行重整。
北大方正之前,天津市政府控股的國有企業、中國大宗物資貿易商的龍頭企業——天津物產,在新加坡交易所對等值新台幣三七五億元的海外債券違約,開啟了國有企業債務違約的第一槍。後來天津物產的債務重組方案,也是一百元的債務只還三十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