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澳洲大火延燒120天、燒掉3個台灣,總理卻在度假?一文看透澳洲經濟與政治大洞

澳洲大火延燒120天、燒掉3個台灣,總理卻在度假?一文看透澳洲經濟與政治大洞
從去年燒到今年的澳洲森林野火,集中在人口稠密的東南海岸,重創經濟及觀光。

2020-01-15 10:04

澳洲森林大火蔓延四個多月,焚毀面積相當於三個台灣,重創經濟;總理莫里森也因為輕忽火災,釀成政治災難,從聲勢如日中天,燒到灰頭土臉。

從去年九月開始延燒的澳洲森林野火(bushfires),在澳洲有史以來最熱、最乾燥的氣候下不斷惡化,至今已燒掉十萬七千平方公里、大約三個台灣面積大的森林,有兩千棟房屋遭到焚毀,包含三位消防員在內,共二十八人死亡(至今年一月十二日)。澳洲保育團體統計,至少有十億隻野生動物葬身火海,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

 

森林野火在澳洲是每年都會發生的季節性現象,有些是人類為了耕地主動放火的火耕現象,大多數是因為少雨、乾燥而產生的自然野火。然而,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衛星使用紅外線感應來偵測澳洲野火的統計發現,去年九月至今的野火,是二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澳洲大火

 

延燒四個月 二十年來最嚴重森林野火 

 

更糟的是,今年的森林野火集中在人口稠密、高度仰賴觀光的東南沿海地區,最大城市雪梨、首都坎培拉等全都中獎,幾百萬澳洲人民抬頭望著野火燒紅了天空,度假海灘煙霧彌漫,猶如末世景象。

 

澳洲媒體則認為,這次是雪梨所在的新南威爾斯州,自一九七四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森林野火,但是四十五年前那一次的野火距離城市很遠,這次則直接威脅大城市的郊區,造成的衝擊前所未見。

 

其實,澳洲史上最嚴重的森林大火,應該是二○○九年二月七日發生在南邊墨爾本市所在的維多利亞州大火,一場猝不及防的火災,造成一七三人死亡、四百多人受傷,燒掉四個城鎮,一萬多人無家可歸。由於大火爆發在星期六,被澳洲人稱為「黑色星期六火災」。

 

○九年那次屬於急性爆發的火災,一九年至今的火災則是「慢性病」,看似溫和不會致命,但是延燒面積大、影響層面廣,而且因為集中在人口稠密的東南沿海,造成的經濟與社會衝擊最大。

 

○九年的黑色星期六,曾經創下損失四十四億澳幣(約新台幣九百億元)的紀錄,有趣的是,過去十年澳幣匯率雖然一度升值到一澳幣可以兌換一.○七美元,但是○九年與今年兩次大火之前,澳幣都長期走貶至一澳幣兌換○.七美元的低點。

 

經濟受重創 保險理賠金額逾一三五億元

 

信用評等公司穆迪(Moody's)經濟學家艾爾(Katrina Ell)估算,今年森林火災的經濟損失應該會超越○九年,尤其是,目前十萬多平方公里的火災面積,是當年黑色星期六的十九倍,這場火災預計要到三月之後才會自然退去,損失還在擴大中。

 

保險公司也因為火災蔓延面臨巨額理賠壓力,至一月十日已有八千二百件理賠申訴,涉及金額達到六.四四億澳幣(約新台幣一三五億元)。由於火災還沒有緩和跡象,估計還會有受災戶要求理賠,保險理賠金額將創新高。

 

不斷擴大的火災,也把聲望正旺的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的內閣燒出一個大洞。澳洲在去年五月剛剛舉行全國大選,莫里森領導自由黨執政聯盟獲得壓倒性的大勝,國會議員席次甚至比上一屆還增長,連莫里森自己發表的勝選感言都大呼「奇蹟」。

 

反應慢半拍 低估災情  太晚派軍隊支援

 

但是,可能是這次野火型態具有「慢性病」的特色,莫里森政府低估災情,滅火的反應極為被動;民間呼籲出動軍隊來協助消防員,及早防範火勢蔓延,莫里森遲遲不肯,一直到十一月中才派出部隊,從空中支援救火。民間高呼這次大火是地球暖化的危機,莫里森卻堅持是季節性的現象。

 

獲得年輕人高度支持的環保團體要求政府藉著大火,推出前瞻性的「地球暖化」政策;環保團體關注的焦點政策之一,是管制澳洲煤炭出口以降低燒煤排放的二氧化碳。但是莫里森為了外匯,堅持澳洲本身碳排放很低,煤炭出口與國內的野火無關。反對派則藉機批評,昆士蘭煤炭商是莫里森政府重要的政治獻金來源,莫里森為了自己的荷包,繼續焚燒地球。

 

更糟的是,許多仰賴夏季觀光的小鎮,因為家園焚毀、觀光收入灰飛煙滅而陷入生活困境,聯邦政府提出二十億澳幣(約新台幣四一五億元)的災害補助特別預算,已經拆成兩年執行,卻因為財政部長事先承諾澳洲要在二○二○年達成預算盈餘,災害補助計畫遭到行政手段拖延,引發災民高度不滿。

 

民怨大爆發 火災期間   被踢爆海外度假  

 

最後引爆全國民怨的是「度假門事件」,在去年十二月大火四處蔓延的高峰期,莫里森竟然悄悄帶著家人跑去夏威夷提早過耶誕節,新聞曝光後,媒體一片罵聲,市民在雪梨街頭畫壁畫,用耶誕快樂的英文諧音「Merry Crisis(災難快樂)」諷刺莫里森,逼得他提早結束夏威夷假期,返國處理自己的政治災情。

 

忙著補破網的莫里森,如今搭著軍用直升機飛到火災上空視察,親自拜訪遭到火災焚毀的村鎮,但是許多災民當面嗆他:「我們不歡迎你!」莫里森探望消防隊,隊員坐在椅子上不願起身,對著總理直言:「我不想握你的手。」

 

莫里森回到街上主動問候一位女性災民,她卻高喊:「除非災害補助趕緊撥下來,否則我不要握你的手!」周邊圍觀者對他一片噓聲,搞得他放棄既定與災民對談的行程,倉卒離開。

 

莫里森的處境,值得台灣剛剛勝選的執政黨警惕。一八年,莫里森擔任澳洲內政部長,親自宣布中國華為、中興通訊禁止進入澳洲5G市場;他在財政部長任內曾公開表示,中資收購「違背澳洲國家利益」。

 

莫里森與美國白宮互動密切,是印太戰略的重要成員,強力提升澳洲的國家意志,一連串強勢的政治,讓他在全國大選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卻隨即在火災這種內政議題連續犯錯,引爆全國民怨,更讓反對黨找到重新集結的著力點。

 

澳洲大火.

▲澳洲總理莫里森在大火失控的12月,仍帶家人到夏威夷度假,引爆民怨,雪梨街頭出現譏諷他的壁畫。(圖片來源/達志)

 

澳洲大火

▲莫里森亡羊補牢,搭直升機視察森林野火災情,挽救政治災難。(圖片來源/達志)

 

災難政治學 領袖判斷失準  將跌下神壇

 

「危機定義政治領袖」(Crises define political leaders),○一年,美國爆發「九一一」恐攻事件,當時布希總統採取強硬的立場,支持率一度飆到九二%。但○五年的卡崔娜颶風,剛連任的布希掉以輕心,不僅支持率暴跌,○七年共和黨更失去對國會的控制權,布希的政治力量從此一蹶不振,更造成共和黨長期衰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澳洲看似溫和的火災,把聲勢如日中天的莫里森總理,燒得灰頭土臉,又是一次「危機定義政治領袖」的著例。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兩隻小金雞怎誕生? 轉型起步是找出「直客」

 

緯穎從緯創眼花撩亂的轉投資事業內脫穎而出,主要是受惠於雲端服務商機崛起,經營資料中心有成,業務大爆發;緯軟創業團隊,成員多來自資策會與IBM,二○○○年時緯創才參與投資並重組經營團隊。兩隻金碧輝煌的小金雞一個從內部衍生,一個來自外部投資,成為緯創眾多轉投資中,率先浮上枱面的企業。

 

其中,規模與成長都很驚人的緯穎,更獲市場重視。今年前七個月,緯穎營收已達九八一億元,接近千億元規模,光是今年上半年就賺了近兩個資本額,能有如此亮麗的表現,主要來自於過去需要轉一手的客戶紛紛變成「直客」,譬如臉書、微軟等大廠,過去向惠普、戴爾買伺服器,但如今直接跳過品牌商,向製造廠緯創下單。這樣一來,緯穎做的是「客戶的客戶的生意」,難免衝擊到現有緯創客戶的利益,六年前,緯創決定將緯穎切割成為獨立公司。

 

「切割公司」這件事,對林憲銘來說,不僅經驗豐富,甚至可以說就是他四十年職場生涯中曾經面對的最大試鍊。二○○一年,宏碁品牌本業發展不順,轉投資又狀況連連,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決定展開世紀分割案,將原本由總經理林憲銘負責的品牌與製造一分為二,品牌歸宏碁王振堂主導,至於製造代工則歸緯創,由林憲銘負責。

 

宏碁神切割 兄弟明算帳 他壓力大到牙齒掉光

 

當時林憲銘壓力很大,因為分家後,宏碁親兄弟明算帳,開始大量分散訂單到其他公司,緯創未必分得到好處,必須想辦法尋找新客戶,才能填補空下來的產能。

 

有一次,林憲銘國中同學、蔚華科技及金麗科技前董事長陳有諒想約吃飯,結果林憲銘說他沒辦法去。「我的牙齒有問題,現在只能吃稀飯。」原來林憲銘為了事業,拚到身體出狀況,連牙齒都掉光了。

 

當時,林憲銘為了拉攏美國客戶,每個月至少飛美國一趟,每次都在周末搭晚班飛機,凌晨到美國,緊接著開始整天與客戶、員工開會的行程;開完後,他再搭晚班飛機回台灣,清晨回到台灣直接進公司上班;換言之,等於有三、四個晚上都無法在床上睡覺。這種拚搏的日子整整持續一年多,林憲銘身體承受不了,狀況百出,最嚴重的是,整排牙床、牙齒都壞掉,全部換上假牙,至今十多年來,他還要不時回診所補牙與保養。

 

不過,林憲銘的努力有了回報,緯創總算安度難關,一路披荊斬棘,如今已然茁壯成為年營收超過八千億元的大集團。十幾年來,當年分家後的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已經鞠躬下台,更早獨立出去的明基、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也因健康逐漸淡出;當年施振榮手下三名大將,只剩林憲銘仍然活躍,而且到現在,仍和施振榮保持良好互動,每年過年都到施振榮家裡拜年。

 

其實,個人電腦早在十多年前就走向成熟,但是要如何轉型,讓大船轉彎,是每一家電子大廠的必修課。林憲銘自己也很清楚,在內部不斷對主管強調:「投資未來一定是必要的,不冒險才是企業經營最大的風險。」這個觀念深植林憲銘心中,源自於施振榮不斷地耳提面命,尤其眼見宏碁發展過程中,幾番劇烈的浮沉歷歷在目,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宏碁在二○一一年解除執行長蘭奇職務,一三年王振堂請辭,引發經營團隊大改組,施振榮回憶,那時最令人不滿意的,是宏碁在個人電腦業務很好時,沒有把賺的錢留下來做長期投資,當個人電腦榮景不再,也已無力再投資新事業。「當時宏碁將獲利都分紅給主管和員工,犧牲公司必要的轉型,直到今天,宏碁都還在承擔當時的後果。」施振榮說。

 

各產業連結 押寶分散風險 新事業還需時間等待

 

看著兄弟登山所遭遇的困境,帶著緯創轉型的林憲銘自然是點滴在心頭,他透過轉投資,建立與各種產業的臍帶連結,分散押寶風險;除了往液晶電視、智慧手機等擴展,轉投資領域還觸及數位學習、資源回收及智慧醫院等新市場,轉投資公司更超過二百家。

 

與林憲銘共事三十多年的緯創稽核長林銘瑤說,所有新事業都需要時間。「大家看到斠面上的公司,但很多新事業都還在燒錢!」對林憲銘而言,小金雞固然閃耀,但諸多仍處於摸索學習的轉投資事業,才是他念茲在茲的。

 

林憲銘一直是個沉得住氣、能夠忍耐到最後的人。○九年,緯創經過多年沉潛,獲利開始出現明顯成長時,他曾對員工說過一段自己的心情:「或許,光明總是比你想像來得慢。但是,施先生(施振榮)給我的啟示,就是要比氣長,要忍才會贏!」他就好像是日本知名的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夜鶯不啼,他便耐心地等到牠啼。

 

林憲銘不僅有德川家康般的耐性,緯創龐雜的轉投資,當然需要時間來換取績效,只是隨著緯創規模擴大後,內部管理更加複雜,林憲銘除了投注強大的耐力,更需要果敢決斷的能力。

 

今年三月,緯創內部發生重大違規事件,承接蘋果訂單的部門,發生資料與數據不確實的情況。事件一發生後,緯創立即停工調查,結果確實有主管錯用資料,林憲銘立即果斷地請八位相關人員離職,其中還包括廠長級主管。拜此明快地完成調查與處置,蘋果沒有再嚴厲追究。

 

一位和林憲銘共事多年的員工說,泛宏碁集團那麼多高階主管,林憲銘是少數沒有負評的人,而且他不只與高階主管來往,對基層員工也很關心,很捨得給員工薪水與紅利。「他有親和力,是比較真心對待員工的那種主管。」

 

林憲銘從小在台南長大,父親在亞洲航空公司工作,收入不錯,但祖父幫人家作保,遭人追債,導致家道中落,林憲銘很早就一肩扛起家中經濟重擔,儘管如此,他對錢財卻看得很開。

 

二○○四年緯創出現虧損時,他對員工說,公司不賺錢,他就不領薪水,結果整整一年不支薪,直到公司賺錢;他與從事教職的太太一直都是捐錢大戶,對許多慈善機構很大方,有一年,林憲銘太太在尾牙就提及,她已經把老公前一年的薪水和紅利都捐出去了,讓員工相當佩服。

 

林憲銘夫妻不僅自己捐錢做公益,緯創也成立人文基金會,每年從盈餘提撥一%到一.二五%,約四千餘萬元,作為基金會的經費。但是,近幾年緯創獲利不穩定,基金會經費不足時,全都是林憲銘自掏腰包補齊;例如一五年緯創稅後純益僅一三·三億元,照規定,提撥僅一千多萬元,不足的二千多萬元,林憲銘就全部認下來。

 

與林憲銘是國中同學、又曾為宏碁同事的陳有諒,覺得林憲銘有台南子弟勤勉苦幹的精神,這是企業要經營成功的基本條件。今年六月,林憲銘邀請他擔任獨董,從不同領域給予公司經營上的意見,原本已退居二線的陳有諒,看到老同學還在努力打拼,直呼不容易,認真帶著一堆資料回去研究。「緯創是很大的集團,營業額八千億元、轉投資兩百多家公司。我得花一些時間,才能把公司搞清楚啊!」

 

林憲銘圓滿交棒黃柏漙 傳承進行式 眾人關注

 

看著緯創這幾年的表現,施振榮除了直誇林憲銘做得很好,也提到宏碁當年分家時,很多人才分到緯創。「宏碁的DNA,在緯創是最深厚的;反觀宏碁的文化,則被蘭奇淡化掉了,現在需要一點一滴再重建起來。」

 

不過,施振榮也強調,宏碁如今已是第三代的陳俊聖當CEO、佳世達的陳其宏也是第三代,泛宏碁的傳承是現在進行式;今年施振榮辭去緯創董事,而六十六歲的林憲銘也把緯創CEO交給黃柏漙,專任董事長。「交棒是企業必走的路,面對產業變革的轉折點,交棒傳承是一定要的。」台灣科技業的傳承風起雲湧,緯創能不能走出更好的未來,想必科技圈都在看。

 

林憲銘

六十六歲的林憲銘已將緯創CEO位置交給總經理黃柏漙(左)。

 

緯創

▲點圖放大

 

林憲銘

出生:1952年

現職:緯創、緯穎、緯軟等公司董事長

經歷:宏碁電腦總經理、宏碁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學歷:交通大學計算與控制學系

延伸閱讀
新綠能經濟 共創低碳永續發展
新綠能經濟 共創低碳永續發展

2020-01-09

祥圃實業良作工場 既是農食文創基地 更是節能減碳落實場域
祥圃實業良作工場 既是農食文創基地 更是節能減碳落實場域

2019-12-28

亞馬遜雨林 今年野火逾7萬起
亞馬遜雨林 今年野火逾7萬起

2019-08-22

能源政策英德取經 北市經濟成長 還可節能減碳
能源政策英德取經 北市經濟成長 還可節能減碳

2019-08-09

處變不驚的「碳」為觀止
處變不驚的「碳」為觀止

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