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習近平成為第一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中國元首,他這趟訪問將雙邊關係從2012年的「戰略夥伴關係」升級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習將阿拉伯譽為阿拉伯世界發展的綠洲,並強調對中國的區域重要性和戰略價值,不僅如此阿拉伯是中國「一帶一路」中將中國與非洲和歐洲連接起來的關鍵樞紐,這無疑將限制台灣在阿拉伯的貿易。
然而,除了中國與阿拉伯之間的緊密的經濟往來之外,這個石油資源豐沛的國家也與台灣關係密切,台灣與阿拉伯的友好歷史將追溯到蔣介石時代,這幾十年來,台阿之間的牢固的外交往來深深受到發展援助、能源貿易以及台灣穆斯林的朝聖外交所影響。
一直以來台灣的領導人都試圖加強與中東國家的聯繫,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出訪阿拉伯與約旦,在1998年副總統連戰出訪阿拉伯、約旦與巴林,但這些非正式且低調的出訪遭到中國的嚴正抗議,並同時向黎巴嫩與以色列等國家施壓,要求不與台灣領導人會面。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陷入兩岸緊張關係的最明顯時期,應是前總統陳水扁在訪問拉美外交同盟後過境阿布達比。2005年9月,阿拉伯總統的弟弟謝赫(Sheikh Hamed bin Zayed Al Nahyan)不僅在機場接待陳水扁更高舉中華民國國旗,據當時的報導,台灣政府給了阿國一萬支步槍以換取陳的出訪,對此中國批評阿拉伯違反了「一個中國」政策將不利中阿關係。
2006年1月時任外交部長的陳唐山不僅暗訪阿國,對阿國副總統之死表示哀悼,也祝賀繼任者,對於與阿國新領導人建立聯繫不遺餘力。前總統馬英九在2010年受邀訪問約旦,馬前總統感謝約旦協助台灣獲得主辦2010年國際馬術聯合會(FEI)大會的權利。而在2014年2月阿聯酋航空的台北-杜拜直航班機,擴展了雙方交流。
在蔡英文執政期間,台灣與阿拉伯的領導人之間尚未進行高層交流,但台灣與阿拉伯的貿易關係仍保持緊密關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台灣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2018年雙邊貿易額超過45億美元,但因阿拉伯盛產石油,台灣在雙方貿易中面臨25億美元的逆差。事實上,2017年在北京的施壓下,阿布達比強迫台灣將其辦事處改為「駐杜拜臺北商務辦事處」(原名為「中華民國駐杜拜商務辦事處」)。
在過去兩年中,台灣進口石油的一個重大變化是美國成為主要石油供應國。台灣從美國進口的原油從2017年的258.3萬桶急劇增長至2018年的4390萬桶,也就是進口總量從0.8%激增至13.6%。
川普總統於2018年5月退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並在隔年四月取消了台灣等八個國家的伊朗石油進口豁免權,因此台灣在2018年的伊朗原油進口量不到2%,轉向阿拉伯等其他供應商。
在中阿關係不斷深化的情況下,台灣應繼續以歷史友誼為基礎,加強與阿拉伯的經貿合作,阿拉伯仍然是重要的能源供應來源,也影響台灣電子產品、汽車零配件、機械和紡織品市場,台北還可以利用與阿拉伯的獨特關係作為發展該地區的樞紐,並使其外交關係多樣化。
作者:I-wei Jennifer Chang 是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在加入GTI 之前 Jennifer 為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的中國專家,研究範圍涵蓋中國在印太地區、中東、非洲的衝突,並曾在華盛頓特區的印度大使館與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擔任研究員。
譯者:李旻臻 Lilly Min-Chen Lee,現為青年外交 NGO 民主維新協會理事長。
原文:The UAE: An Oasis for Trade and Friendly Ties with Taiwan
By: I-wei Jennifer Chang / VOL. 4, ISSUE 16/Aug 1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