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兆人民幣,人民政府並不打算到期還錢的,是希望老百姓繼續把錢放在銀行讓國家運用,這就需要設計出新的產品,找到新的賣點,說服投資者不要來跟銀行拿錢。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後,「中國模式或許可行」這一聲音愈來愈大聲,從經濟力延伸出來,不只是商界,西方學界出現大量的論文談論中國的統治模式,雖沒有到全面歌頌的地步,但對於西方行經數個世紀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的疑慮愈來愈大。
華人著名經濟學家、耶鲁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當時出了一本書名是「沒有中國模式」,從經濟理論、實證闡釋,中國模式並不稀奇,甚至潛藏危機。這本書以中國經濟學家楊小凱的「後發劣勢」理論為中心,推演出中國模式不具有持續性,也就是說靠著政治威權、計劃經濟模式難以維續。
後發劣勢理論也是相對林毅夫主張的「後發優勢」模式,「拿來主義」(源自於魯迅的一篇文章,意指吸收外來事物的長處為我所用)很方便,可以讓經濟秩序剛起步的新興國家快速脫貧,但也因為缺乏研發、上游製成蹲馬步的步驟,到了經濟轉型期常遇到瓶頸。這個論調在中國很受批評,隨著時間拉長,還是驗證了楊小凱的洞見。
就像台灣、南韓這樣的亞洲小龍經濟體,早期的經濟起飛也是拜擴大財政支出、政府投資之賜,快速脫貧用凱因斯牌藥方很有效。但是,病懨懨的經濟體脫離加護病房之後,不能一直再下重藥了,久了就真的中毒了。所以,這個方法對於階段性目標有貢獻,藥本身沒有絕對好壞,端賴開藥方、用藥者的自制力。
中國開放30年之際,高速成長遇到瓶頸,正值這一尷尬期。美國將中國視為競爭者,讓中國政府同時面臨內外壓力。美國副總統彭斯連續第二年公開演說,針對中國重砲批評。乍看是中國面臨壓力,其實對美國、對西方世界而言,壓力也不小。
應該是這麼說吧,過去30年,在中國賺easy money(快錢)的,不只是中國,還有許多外資,現在,內外資都一樣,靠中國賺easy money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經濟需要繼續發展,尤其是在高科技產業競賽,外表看是技術競爭,說到底還是金主口袋夠不夠深。二月河寫戰爭,特別注重後勤,大軍未到,糧草先行,打仗比的是誰的後勤強大。文明的現代,不以兵戰,商戰也是戰爭,這和雍正皇帝收服大小金川一樣,實際比的是後勤補給。
在2008年之後,外資口袋不豐,中國發展的資金來源主要靠央媽(央行)餵養,還有各種以保本保高息包裝的理財產品、信託產品、私募產品,吸引了龐大的民間資金,也就是說,國家舉債,加上從中國老百姓手上以高收益保證取得的資金,名為保本保息,實際上許多是連本金都無法全數拿回的。
這一部分之中有多達22兆人民幣,是以中國的各級銀行掛保證吸收的資金,但因為不是存款,並不算是銀行的負債,所以銀行其實是沒有保證本金收益責任的,但是真這麼放任銀行自己處置,那可不是農村青年上訪(人民來信來訪,簡稱上訪)而已,而是中產階級要跟共產黨翻桌的,會危及共產黨政權。
北京政權把這問題列為很優先的項目,以大銀行的通路、高階金融牌照股份控制權作為交換,引外資來做幫手。一方面要把保本保息的產品,在不引起反彈的情況下,轉換成讓投資者賺賠自負的淨值型產品,這過程預計要花個三到五年,這就好比是拆炸彈的等級的任務。
另一方面,還要繼續吸金啊,22兆人民幣,人民政府並不打算到期還錢的,是希望老百姓繼續把錢放在銀行讓國家運用,這就需要設計出新的產品,找到新的賣點,說服投資者不要來跟銀行拿錢。
另外一塊吸引資金的重兵,是在資本市場,政府需要從這裡讓企業取得源源不斷的資金資源。從去年開始A股加入MSCI 指數後外資買盤穩定增加、QFII 額度管制放開,一連串的政策意圖很明顯,需要外國的錢來助力。新推出的科創版得到各種獨門政策, 因為這與中國的國策一致。
科技板塊,中國的公司不少,但是多數處在中低階,高階產品並不多。國家重點在AI製造、大數據,甚至一路被罵的區塊鏈領域,也是北京政府支持的優先項目,長期性資金也投向這些領域。軍工板塊,做政府生意的,隔三差五總有他的一段行情。科技板塊,在中國市場中的比重會持續增加,對台灣投資者來說,科技股產業鍊熟悉,應該比較容易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