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中國為何不敢對NBA下重手?

中國為何不敢對NBA下重手?
(圖片來源/路透)

2019-10-16 10:26

「體育交流一直為增進中美友好發揮作用。」
中國外交部10月15日這段發言,意味著中國與NBA的紛爭,將以中方軟化收場。
身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職業運動之一,NBA巧妙地運用自身影響力,在不道歉的情況下化解危機。
但風波過後,中國網友熱衷的「思想審查」工作,不會就此停歇。
NBA得到的「教訓」,是對所有中國外資企業,又一次的嚴肅警訊。

詹姆士(LeBron James)壓低重心,加速往禁區切入,眼見三名防守者湊近包夾,原本作勢強行上籃的他,冷不防地將球傳向右邊底線,當埋伏的隊友投進三分球的瞬間,第一節比賽結束的哨聲剛好響起。

 

這是十月十二日在中國深圳所舉行、由洛杉磯湖人對決布魯克林籃網的NBA中國賽第二戰。儘管只是季前熱身賽,但這項全球最高水準的籃球賽事,過去一直深深吸引著中國球迷。

 

但當晚,除了深圳大運中心體育館內的一萬七千多名觀眾,中國境內再也沒有人能「合法」欣賞賽事,未持有門票的民眾,甚至無法接近比賽場館。賽後不見中國官方媒體報導,就連NBA合作夥伴騰訊,網站上也只用幾則短文交代比分,篇幅還比不上遠在美國本土舉行的其他NBA季前熱身賽。

 

一向是籃壇盛事的NBA中國賽,今年卻遭刻意「冷處理」,原因在於休士頓火箭隊總管莫雷(Daryl Morey)十月五日在個人推特(Twitter)發出「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為自由而戰,與香港同在)」貼文。這條推文,在香港反送中抗爭衝突持續升高的當下,立刻點燃中國球迷怒火,大批「愛國網民」快速攻占莫雷推特與火箭隊社群網站,以激烈言論要求道歉。

 

NBA風波

▲點擊圖片放大

 

NBA風波

▲點擊圖片放大

 

NBA釋善意「修補無用」

中國球迷不領情、美國政客嫌軟弱

 

儘管莫雷得知發言惹議後立即刪文,澄清 「冒犯與誤解並非推文本意」,NBA也以「察覺莫雷表達的觀點深深冒犯了中國友人與球迷,因此感到遺憾。」試圖修補關係,但都無法讓要求「道歉」(apologize)的中國球迷滿意。在強烈「民意」驅動下,中國籃球協會(CBA)、騰訊、運動品牌李寧、體育媒體「虎撲」等單位,接連宣布暫停與火箭隊的一切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 : NBA槓上全中國 全面抵制一觸即發

延伸閱讀 : 抵制NBA失效?不到一周 騰訊體育今早悄悄恢復轉播

 

中國人認為NBA的危機處理不夠誠意,美國跨黨派政治人物卻嫌NBA姿態軟弱。例如,有機會代表民主黨參選下屆總統的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批評「NBA把錢包看得比原則還重」;火箭隊所在地德州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更毫不留情地炮轟「NBA為了錢而羞恥地退縮」。

 

眼見事態瀕失控,NBA總裁席佛(Adam Silver)十月八日親上火線,發表聲明宣示「平等、尊重、言論自由的價值觀,長期以來定義了NBA,未來也會持續下去……,NBA不會監控球員、雇員與球隊老闆在各種問題上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回應記者提問時,席佛更明確地表示「不會」針對莫雷發言道歉。

 

席佛趨近美國政界立場的發言,讓中國網民更為激憤,報復行動也上綱到「抵制NBA」層級。此後,中國官方正式參戰,中央電視台在席佛表態後宣布,暫停NBA中國賽轉播與一切合作,並提醒席佛「不要故意混淆國家主權與言論自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也解釋,想與中方展開交流與合作,卻不清楚中國民意,是行不通的。

 

緊繃的氛圍下,十月十日在上海、十二日在深圳的NBA中國賽,場邊公關活動與賽前、賽後記者會早早就被取消,再加上有網民以「先是中國人,才是籃球迷」為由鼓吹抵制,不僅沒人說得準比賽能不能如期開打、開打後會有多少「不顧民族大義」的球迷進場,就連NBA未來在中國市場的命運,都充滿了不確定性,畢竟過去早有許多跨國企業,因為「傷害中國人民情感」而鬧得灰頭土臉。

 

雖遭官媒封殺、民間抵制

中國賽事仍開打,現場座無虛席

 

然而,即使遭到官媒封殺、民間抵制,賽事終究沒有取消,票房更逼近滿座;場外雖有愛國人士集結,但在警力維持秩序下,並未釀成衝突。

 

而中國官方在八日的強硬發言後,就沒有進一步的激烈動作。例如,中國外交部在NBA中國賽如期開打後,以「開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是要相互尊重」取代「清楚中國民意」回應整起事件;立場鷹派的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在微博發文:「我們依然認為包括NBA在內,中美各種文化交流的建設性是主流……,愛國主義也要有在一些時候自我克制和管理的意識。」

 

就連一度暫停轉播NBA賽事的騰訊,也在十月十四日恢復直播服務。火箭以外的二十九支球隊,看似能在這起風暴中全身而退。

 

「兩邊都知道兩敗俱傷,不符合雙方利益,應該適可而止。」熟悉中美籃球市場的璞石資本董事長姜豐年分析,一年多來的貿易戰,已經讓中國民間產生反美情緒,不巧莫雷又低估中國人民捍衛主權的意識,才讓一則推文釀成嚴重後果;但他認為,NBA不願失去中國市場,中方既認可NBA的重要性,且不願在貿易談判關鍵時刻橫生枝節,是雙方有意識讓衝突降溫的主因。

 

確實,比起二○一二年中日釣魚台主權糾紛時,中國人民怒砸日本汽車、破壞日系商店,連優衣庫(Uniqlo)都被迫張貼「支持釣魚台是中國固有領土」告示;一六年韓國同意美國協助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THAAD)之後,傳聞中國針對韓國藝人與綜藝節目發布禁令,民眾也強力抵制樂天集團旗下超市,這次NBA風波,各界反應可說相對理性。除了顧及中美貿易談判「大局」,NBA這項職業運動,究竟有什麼獨到之處,讓中國政府不願輕易操作「民意」施加壓力,以免玉石俱焚?

 

不只賺中國錢也願付出

去年賽季總營收,中國貢獻一成

 

NBA最大賣點,首先當然是高水準的比賽內容。

 

上個球季才剛拿下冠軍戒、季後卻無法獲得任何NBA合約的華裔球員林書豪,今年夏天決定轉戰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CBA),延續選手生涯。在NBA「失業」的林書豪,首次在CBA官辦熱身賽上場,卻如入無人之境,一舉砍下全場最高的四十分,證明了兩聯盟巨大的實力差距。

 

今年NBA中國熱身賽最貴的門票,要價近兩萬元人民幣,卻仍在開賣不久就被搶購一空,也證明球賽娛樂性廣受球迷認可。

 

NBA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經營中國市場,一開始,前總裁史騰(David Stern)是以每周免費提供比賽錄影帶由中國央視轉播的合作模式,嘗試在中國拓展知名度;但一直要到二○○二年,被封為「移動長城」的中鋒姚明,以選秀狀元之姿加入火箭隊後,NBA才逐漸成為受中國民眾關注的主流運動。

 

十多年來,NBA在中國的收益隨著中國經濟起飛而快速成長,根據《富比世》(Forbes)推估,NBA一七年到一八年賽季總營收約為八十億美元,中國至少就貢獻了其中一○%。例如騰訊今年才剛以五年十五億美元的天價取得NBA線上轉播權。成立於○八年的NBA中國,是NBA目前唯一的海外分公司;前後兩任總裁史騰、席佛更多次公開表示,中國是NBA最重要的海外市場。

 

打開中國市場後,NBA三十支球隊的營收與市值屢創新高,與球隊收益連動的球員薪資也跳躍式成長。姚明加入NBA那年,NBA球隊薪資上限約四千萬美元,這項數字在一八年已高達九千九百萬美元,許多頂級球星年薪已超過三千萬美元。

 

除了來自球團的巨額薪資外,球星與代言運動品牌推出的商品,在中國廣大消費者的加持下,銷量大幅成長,代言費用當然也水漲船高。

 

中國這個仍處於擴張階段的巨大市場,讓NBA從聯盟、球團到球員個個荷包滿滿;一旦中國消費者翻臉抵制,所有人勢必會蒙受驚人損失。因此NBA在莫雷事件後,亟欲安撫中國球迷、以免損害持續擴大的動作,完全能被理解。問題是,在國家主權議題一向「寸步不讓」的中國,為何願意對NBA保留餘地?

 

NBA在中國

▲中國廣大的籃球迷與逐年上升的消費力,為NBA周邊商品帶來無限商機。

 

「除了從中國獲利外,NBA對中國籃球的發展,也有許多實質貢獻。」旅居北京的資深台灣球評朱彥碩舉例,莫雷事件發生後,中國籃協宣布暫停與NBA的合作項目,包括現任主席姚明預計明年率中國男籃代表隊赴美,參與以磨練新秀為主的NBA夏季聯盟;NBA主辦的「Jr. NBA」聯賽,已成為中國學生籃球三大賽事之一,「如果雙方撕破臉了,這些合作還要不要辦?」

 

除了比賽交流外,NBA自一六年起,在全球開辦的七所籃球學院(NBA Academy),中國就占其中三所。NBA學院專門招收十四到十八歲潛力青少年,以培育下一代職業籃球精英為目標,學生除了接受籃球訓練,也會修習語言、學科、團隊合作領導等課程,並且定期與全球青少年精英球員交流。今年七月,十九歲的中國球員李添榮,就藉由這項培訓管道,與澳洲職籃聯盟球隊簽約。

 

NBA在中國

 

「NBA不只靠球星開拓海外市場,還會運用籃球訓練專長,在全球各地扎根,期待培養出能打進NBA的球員以後,進一步促進當地籃球風氣,以及球迷對NBA的關注與認同。」《美國職籃雜誌》前主編古硯偉分析,這套講究「永續經營」的運作模式,讓NBA國際化程度遠高於美國職棒、美式足球等北美職業運動。

 

NBA究竟有多國際化?一八年球季開幕時,三十隊四百五十名正式球員當中,共有來自四十二個不同國家的一○八名非美籍球員,比率接近四分之一;在姚明加入NBA那年開季時,全NBA只有四十一名球員不是美國人。

 

正面形象能量深植人心

擔任大使、投入公益、醫療救災

 

正因NBA不只是「美國公司」,而是個高度國際化、有數十億收視人口的組織,攻擊NBA受到的關注將遠高於一般企業,才讓中國官方有所顧慮,「中國一直很想要給全球和平開放的印象,抵制形象良好的NBA,與這樣的目標是矛盾的。」朱彥碩說。

 

NBA形象獲得肯定的原因在於,籃球早年被視為屬於少數族裔黑人的運動,運動人口不及棒球與美式足球。為了打入主流社會,NBA早在一九八○年代史騰擔任總裁時,就鼓勵球團與球星參與公益活動,並發揮社會正面影響力,以打造「形象最佳的職業運動聯盟」為目標。

 

這項方針,在開拓海外市場上也相當有效,除了前述的籃球訓練營與學院,球星在休賽季也經常扮演NBA全球形象大使角色,關心其他國家教育、衛生醫療與救災協助。今年九月,加勒比海小國巴哈馬(Bahamas)遭颶風侵襲,「籃球之神」喬登(Michael Jordan)就捐贈一百萬美元援助;而○八年中國四川汶川地震後,眾NBA球星與球團老闆慷慨解囊協助重建,至今仍讓中國球迷津津樂道。

 

NBA良好形象的背後,是一套縝密的公關操作。

 

現任中華(台灣)男籃隊總教練帕克(Charlie Parker),曾有超過十年的NBA教練經歷。他回憶,早在他九○年代中期執教時,NBA每年就會對剛被選秀進入聯盟的菜鳥安排「新生訓練」,課程內容除了講解NBA的價值文化、商業模式、行銷策略外,最關鍵的重頭戲就是「媒體應對」,「基本上NBA是鼓勵自由表達意見,但公關專家會告訴你話該怎麼說,有什麼是不能踰越的紅線。」

 

縝密操作「媒體應對」

席佛聲明,讓中美衝突不再加劇

 

帕克指出,除了新生訓練,聯盟也會不定期對球員及球團職員簡報當前美國發生的重大事件,讓NBA相關人員對社會議題建立認知,才可能勇於發表個人意見,作為社會楷模;一旦出現重大爭議事件,公關團隊也會立刻擬定聯盟基本立場通知所有球隊與相關人員,統一發言口徑。

 

以這次莫雷推文為例,帕克認為,NBA取消所有在中國的公開記者會,就是為了避免球員再發表任何可能擦槍走火,激怒美、中任何一方的言論;席佛發表聲明後,在美國針對事件受訪的教練與球員,皆口徑一致強調,「所有人皆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但不會針對不了解的事多做評論。」更證明了NBA公關團隊的效率。

 

席佛在一四年接任NBA總裁之前,曾擔任史騰副手長達八年,在外界眼中,他並不是一位個人形象強烈、愛出鋒頭的領導者。姜豐年就觀察,在史騰主導聯盟的時代,席佛只是稱職地扮演一位無聲的副手,極少對外發言。

 

重視中國、也探索其他市場

孟買舉辦熱身賽,找尋海外新商機

 

接任NBA總裁後,席佛也願意提供球團與球員更多空間,例如他明顯放鬆了史騰時代制定、要求未著球衣選手必須穿正式服裝(西裝)的規定,並開放球衣繡上贊助商標誌。

 

席佛能在這次事件兩面不討好的窘境中找到出路,靠的也是他過去對多元言論一貫的支持。

 

一八年,他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NBA有四分之一外籍球員,這些人的母國也許沒有言論自由,但我要讓他們明白,一旦來到NBA,他們就是明星,享有一切美國公民擁有的權利,我們的球迷也期待NBA是一個可以自由交換意見、表達不同價值的平台。」

 

「他的聲明,在不激怒中國的原則下,守住了美國人珍視言論自由價值的底線。」古硯偉認為,席佛不溫不火的危機處理,讓中國愛國網民找不到更多抵制NBA的破口,使得這起衝突不至於無法收拾。

 

雖然長年累積的國際形象與回饋中國市場的種種作為,搭配有效的損害控管,讓NBA比起其他「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國際企業,付出較小的代價,但莫雷推文事件終究已經衝擊了NBA在中國的商業利益。朱彥碩直言,短期之內中國仍是NBA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即使雙方各自找到台階下,也很難當作事情沒發生過一樣,「至少火箭隊不可能繼續獲得中國球迷同等支持」。

 

其實,對國際企業在中國營運必須承擔的政治風險,NBA也不是毫無準備。古硯偉分析,席佛上任後,除了關注中國營收外,更積極往印度、非洲等人口眾多、但籃球市場開發程度較低的區域進攻,例如NBA學院分別在印度德里與塞內加爾設點,今年NBA也首度在印度孟買舉辦季前賽,說穿了就是「不想把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即使NBA靠著深厚「底氣」挺過危機,但一場意外,終究讓大鳴大放慣了的NBA球星,見識到中國迥異於西方世界的「特殊文化」。例如詹姆士對這次事件的感想就是:「我們應該對推文與言行更謹慎。沒錯,我們是有言論自由,但也可能伴隨許多負面後果。」

 

想在中國做生意,就必須服從中國「民意」。NBA因為一則推文受到的「教訓」,再次為所有外資企業複習了這最重要的一堂課。

 

中國的外國產業

▲點選圖片放大

什麼抗爭遊行、水炮煙霧彈、甚至實彈射擊,美國人與歐洲人看得多了,不就是人們反對政府政策而抗爭嗎?「香港言論自由?干我X事?」「我也去過香港,挺自由的嘛!不知道港民在爭什麼、激動什麼?」「沒投票權?我自己是美國人,我都二十年不去投票了!」以上是NBA事件之前,一般美國人對香港抗爭的認知。

 

但突然之間,全美國的電視台與媒體,都在報導中國強迫火箭總管莫瑞、火箭隊、NBA籃協、甚至美國政府、美國人民必須向「中國人民」道歉的新聞!這都哪兒跟哪兒啊?仔細一瞧,原來是因為莫瑞在個人推特(Twitter)發出「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為自由而戰,與香港同在)」貼文。

 

這就妙了!懂得的人說:「你中國不是有防火牆禁止推特進入嗎?那牆外的一隻兔子打了一個嗝,為什麼你那麼緊張啊?」更懂的人說:「莫瑞的十個字裡,『為自由而戰』沒支持香港獨立啊,『與香港同在』不過就是一種關懷啊,中共為何如臨大敵?」

 

支持港民就是「反中國」

「言論自由」可以有,但不能說?

 

看到妙處了嗎?原來,全世界對港民抗爭的輿論,包括港人自己,除了幾百人之外,沒有一個人在呼喚「香港獨立」,反倒是中共自己發明了一條公式:「支持港民抗議=反對中國=支持香港獨立」,並把這項自我心虛的公式強塞放入任何同情港民的人嘴內。這就好像一個人在自己褲子裡放了一個暗屁,本來自己不說、誰也不知道,但這人卻主動脫下褲子對四周的人說:「屁是你放的!」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你說,這不是「神風自殺機」的精神是什麼?籃球、棒球、美式足球,乃凝聚美國社會的三大聖牛,代表了美國文化的精髓。拿聖牛開刀,連小學程度的美國人,都會為之側目。不諱言地講,包括九一一恐怖攻擊世貿大樓事件,都還會有一小部分美國公民感覺那是美國罪有應得,但霸凌美國的籃球運動?腦子進水了吧!

 

中共善於宏觀論述,一套一套的不管是邏輯成理還是強詞奪理,終歸會有一部分人被惑。如果是美國某大牌學者撐起「言論自由」的大旗來支持港民行動,中共或許有一搏的機會,但一位籃球界人士表達他樸素的自由理念,中共為了殺雞而啟動了整個國家屠宰場,似乎令人難以理解。其實,只要你了解什麼叫「中共」,也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這場「官方」圍剿,背後並沒有一個單一的「官方」,而是一場黨內爭奪主導權的荒誕升級劇碼。由於國內外形勢交迫已經到了臨爆點,中共內部的習派與數個非習派,為接下來的「四中全會」與「二○二二年的二十大」,已經到了顧不得顏面的境界。

 

中美膠著狀態「分水嶺」

挺起腰抗中國、彎下腰慘被霸凌

 

讀者或許可這樣想像:大街上幾個幫派圍坐在一張桌子前,桌上有各種武器,經濟的、金融的、軍隊的、意識形態的、民族主義的,都可以置對方於死地,此時已管不著什麼武器,誰先搶到拿來用就是了。殺紅了眼之後,桌邊各派的小弟也抓起菸灰缸、花瓶、酒杯互扔,愈演愈烈,至於是否傷到圍觀的人群,自然也無暇顧及了。霸凌NBA事件一開始可能只是某派某人隨手扔出的一只「民族主義」菸灰缸,但交火之下,為了爭奪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權,爛招就螺旋上升了,直至形成集體自殺機。

 

動到了籃球迷,就動到了美國六○%左右的選票,這比動蘋果手機的後果嚴重一百倍。美國政客的嗅覺豈是用來吃素的,所有那些原先想與選民溝通中國問題、卻因議題太抽象而難以著力的議員,都撿到了大炮,從此向大眾解釋他們為何示警中國的原因,也再容易不過了:「中共不但威嚇我們的科技公司、金融機構,現在連我們的體育、好萊塢都要開始霸凌、開始言論審查了。」阿拉巴馬州的老農,這話一聽就懂!可憐的是在美國生活的華人,恐怕日後沒有人要和他們打籃球了。

 

雖然NBA協會為了中國市場而做出一連串軟化的姿態,但是參眾兩院兩黨議員,卻不可能對中共黨媒服軟,他們只會順著議題發酵,最終延伸到自由及人權的領域。德州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這不就到了香港,國會正在進行的《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也會加速。箝制NBA球界的自由言論,極可能就此成為中美膠著狀態的分水嶺。日後,美國與西方大眾眼中,恐怕只剩下兩種大型跨國企業:那種挺起腰面對中國市場的,還有那種彎下腰屈服中共霸凌的。

 

中共自我塑造的世界形象,從「硬實力」轉向「巧實力」,再轉向「銳實力」,但這回,三十年來花費上兆美元成本、精心打造的統戰成果,竟毀於一個籃球。中國已故總理周恩來引以為傲達成中美建交的「乒乓球外交」,葬送於當代領導人的「籃球濫交」,不可不說,中共已進入「笨實力」的境界。

 

在中國的NBA

延伸閱讀
老謝:NBA的震撼衝擊全美
老謝:NBA的震撼衝擊全美

2019-10-13

NBA槓上全中國 全面抵制一觸即發
NBA槓上全中國 全面抵制一觸即發

2019-10-09

離開NBA!林書豪確定加盟CBA北京首鋼
離開NBA!林書豪確定加盟CBA北京首鋼

2019-08-27

NBA好像放棄我了! 林書豪情緒崩潰  淚灑佈道會
NBA好像放棄我了! 林書豪情緒崩潰 淚灑佈道會

2019-07-28

美國NBA暴龍隊首奪冠啟示--兼論紡織成衣廠聚陽
美國NBA暴龍隊首奪冠啟示--兼論紡織成衣廠聚陽

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