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經濟崩盤、匯率大貶值,通膨高達五○%、短期利率飆升至六○%,
阿根廷總統的連任之路仍然看好。原因,是來自IMF破天荒的積極力挺。
歐盟在八月二日召開財政部長會議,完成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繼任人選的「推薦」程序,選出保加利亞籍的經濟學家克里斯塔利娜.喬治艾娃(Kristalina Ivanova Georgieva),作為接任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人選。
一九四四年,全球四十四個國家在美國召開「布列敦森林會議」後,成立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IMF兩個重要的國際組織。世界銀行的核心任務在落後國家的經濟援助,而IMF則是金融崩潰的救火隊。這兩個組織,也是經濟、金融與財政學者攀登頂峰必經的終南之路。
過去七十幾年以來,美國與歐洲一直維持一個「傳統」,世界銀行總裁由美國人決定,而IMF一把手則由歐洲人出任。
維持七十多年傳統
美國管世銀、歐洲管IMF
今年四月,獲得美國總統川普信賴的經濟學家梅爾帕斯(David Malpass)正式出任世銀總裁,也再度確認了IMF由歐盟選任的傳統,預計在十月四日召開的IMF董事會,將會通過歐盟「推薦」的喬治艾娃出任總裁。唯一要克服的障礙是喬治艾娃已經六十六歲,超過IMF章程規範的職員年齡上限,董事會必須先修改相關規定。
喬治艾娃是現任的世銀執行長(類似行政長,位居總裁之下),但這是她第二度進入世銀;早在一九九三年她就進入世銀工作,並且累積長達十八年的經驗,對於總部同在華盛頓的IMF熟門熟路。二○一○年到一六年,她轉赴歐盟總部,最後擔任歐盟執委會副總裁(相當於歐盟副總理)。
孰悉華盛頓與布魯塞爾官場、嫻熟世銀與IMF運作,是資深的經濟學家,又是幹練的女性領導人,喬治艾娃順理成章打敗一眾歐洲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