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帶著黑牢傷痕 中國公益者來台耕讀自療

帶著黑牢傷痕 中國公益者來台耕讀自療

陳柏樺

話題人物

陳弘岱攝影

1175期

2019-06-26 09:50

中國公益人士寇延丁因聲援香港雨傘革命入獄,
三年前來台灣行腳,停駐宜蘭種稻、釀酒。
這段「離幸福最近的日子」卻將在八月休止,
她為何選擇返鄉?

車子從宜蘭員山鄉的公路彎進小路,再從小路彎進小巷,經過兩棟豪華農舍、一片稻田、幾隻雞,在一間沒有門牌的鐵皮屋前停下;正搖下車窗張望,沒有門扉的屋裡傳出了聲音,同時,一雙細瘦的手,揭開了用磁鐵固定住的自製紗門,人稱「扣子」的寇延丁探頭問候道:「你來啦!」

 

才剛見面,扣子就熱情拿出自釀的酒來招待,「這很珍貴,澎湖仙人掌果釀的。」「這是青香蕉皮釀的,有血清素的前驅物質,抗憂鬱。」接著百香果皮、蘋果皮、糯米和桂圓釀的酒依次登場,一罐罐用她回收來的塑膠瓶裝著。「光喝酒不行!」說完,她轉身到門口棚架摘了四季豆和小黃瓜的花,切丁、切末,做了一道烘蛋。

 

說是一場採訪,更像是走進朋友家吃吃喝喝,在廚房一隅的餐桌上聊開。只不過這位來自中國的朋友,有好多特殊經歷,服役的時候當情報兵,又曾因聲援香港社會運動被抓;來台後徒步環島,選擇落腳宜蘭員山深溝村,成了新農民,用友善農法種米、種菜。

 

農餘,她持續筆耕,今年六月,把釀酒人生寫成一本「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釀酒書」,探討食品產業問題、食物主權。但隨著新書問世、糯米收成,她將要回到中國。

 

若要問寇延丁為何回去,得先談她為何離開,她五十四年的人生,磕磕碰碰,鋪成離鄉與賦歸的長路。一九六五年生於山東的寇延丁,學生時期就想當作家,擔任公務員的父親與在高中任教的母親就是不准,恐嚇她,「文革時期,作家都死得有多慘!」

平順日子轉彎

舉報公司內部舞弊竟失業

 

寇延丁賭氣,考大學擺爛讓自己落榜,高中畢業便去當兵,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了總參謀部第三部,負責「信號情報」,處理電腦數據。「我跟台灣朋友說,如果你們反攻大陸或我們解放台灣,就戰場上見了。」她開玩笑說。

 

三年後退伍,寇延丁在「廣播電視大學」(遠距教學的成人教育)修讀審計,謀得會計職務,結婚生子,至此,人生都還頗為「政治正確」。然而,她發現職場主管造假,告發此事卻換來自己「下崗」(失業);禍不單行,不久後也失去婚姻,成為單親母親。

 

非大破無大立,失業倒讓寇延丁走上公益之路,並圓了作家心願。她在工作中見識過殘疾人士的需求被無視,惻隱之心讓她在二○○四年創辦與殘疾人士相關公益組織;○八年四川大地震後,她更投入救災。

 

這個時期,她致力於建立「自組織」,讓有相同目的、需求的人找到彼此,聯合又獨立運作。為了讓組織運作順利,她帶入「議事規則」,並將這種基層民主嘗試,記錄在《可操作的民主》一書中,不只得到民間組織認同,也因為書中簡明生動的介紹,連中國的政府機關也採購推廣。

 

這樣受政府肯定的民間人士,為什麼鋃鐺入獄?原來,在推動基層民主的過程中,她結識香港「佔中」發起人陳健民、台灣的綠營社運人士簡錫堦、海外民運人士王丹與吾爾開希等人,這些人脈讓她惹禍上身。

 

無故被關一二八天

只因社運人脈就失去自由

 

一四年,香港雨傘革命爆發,她在佔中期間去過現場,又認識相關人士,回中國後,十月的一日凌晨,她被控觸犯「尋釁滋事罪」,在獄中接受高壓審訊足足一二八天,其間外界全然不知她被抓的原因。直到隔年二月,當局才把她以「取保候審一年」的方式送回山東老家,依然沒有人身自由。

 

被監管的日子,寇延丁在屋前十坪院子,種無花果、奇異果、玫瑰花,看管她的警察嗆說:「你這沒種過田的,我可是農家子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滋味不好受。」寇延丁笑說,被警察教訓可真不爽,但又沒法反駁。

 

不久後,到了「香港毅行」的日子,這是大規模的遠足籌款活動,寇延丁參加了好幾年,但此際當局仍不准她出境,她決定就在山東泰山步行,遙遙呼應香港的行動,並抗議她所受的行動限制。

 

第一天,十四小時累積了七十二公里,第二天二十八公里,湊足一百公里。「有一股心氣,雖然體力不好,但就是想要把這事情完成。」從那時起,寇延丁的社群網站頭像,放上了電影《阿甘正傳》主角照片,這也讓她開始以「毅行」作為對抗體制的實踐,此後展開了一二八天的耐力行走。

 

寇延丁128天耐力行走

128天耐力行走,抗議「不自由」

2015年10月,「被消失」一年後,
寇延丁(右)展開128天耐力行走,
在被限制居住地旁的山東泰山每天走兩萬步,
並拍照上網做紀錄。(圖片/寇延丁提供)

 

種下自己的良田

徒步、單車環台   落腳宜蘭

 

一六年,在台灣學術機構邀請下,她來台生活與研究,參與了苗栗白沙屯媽祖進香、腳踏車環台;更為了研究台灣的社群組織,到宜蘭住了下來,開始了友人口中「晴耕雨讀,但並非閒雲野鶴的生活」。

 

起初,寇延丁是想為《可操作的民主》續篇找靈感,本想取材台灣的社運年代,採訪後,卻發現台灣的經驗無法回應。「我先前就訂好書名,叫《沒有老大的江湖》,一種能夠平等議事的狀態,但事實上,我發覺老大不僅在,作用還非常重要。」她發現在台灣每個組織、行動,強悍、有意見、有擔當的人比比皆是。

 

於是寇延丁繼續找,怎麼樣能夠有效率、有力量,在絕對民主、自由,和絕對效率、力量之間,有沒有折衷?

 

《沒有老大的江湖》還未完成,先寫出了《親自活著》,「吃吃喝喝照見食物主權,這每個人衣食住行中的自由,是生活裡的民主。」寇延丁說。

 

此時,徒步環島的寇延丁,造訪了宜蘭的草根組織「倆佰甲」,這裡以友善耕種、幫新進場農民找地與租地,並提供技術資源與陪伴的模式,吸引了寇延丁。原來計畫結束一七年整年的行腳,就要返回中國的計畫,從此變更。

 

單純的採訪已經不能滿足寇延丁的好奇,三度造訪後,她決定找房、找田,加入這個社群。寇延丁租了一.六七分地,加上屋前的小菜圃,合計大概兩分,約合中國三畝地,對上中國有個說法叫「一畝三分地」,意指一個人營生的勢力範圍,「我的勞動可以承擔三畝地,很不錯啊。」

 

更重要的是,寇延丁從宜蘭農夫賴青松的「穀東俱樂部」,看見台灣的「國民性」,有翻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可能性。「穀東俱樂部」在插秧前,就先找一群朋友預付、認穀,共同承擔天災風險;賴青松則是受雇於「穀東」的田間管理員,支領固定薪水,幫忙巡田種稻,同時公開種植紀錄。

 

「如此直接、間接建立人與土地的關係,讓人可以有意識地從工業化生活的洪流中脫逃。」寇延丁對土地的形容也非常文學。

 

那麼,感覺這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又是「離幸福最近的日子」,為何要回去?

 

離幸福最近卻要返中

「畢竟不是自己的地方」

 

「畢竟不是我的地方啊!」寇延丁說,「走是確定要走,已經想好了,收成完、釀了酒就回去。」聽到她決定的人,很多都勸她改變主意,包括兒子,母子在視訊中大吵。

 

妙的是,此際在深圳大力反對寇延丁回鄉的兒子,去年才從美國返回中國,那時,母子倆也是吵得不可開交,「真的很鬼馬(難預測),人和大時代、大環境就是有關係。」

 

原來,寇延丁的兒子一三年赴美讀書、就業,當上晶片工程師。中美貿易戰開打,美國總統川普暗批中國留美學生為間諜,「繼續做,就算不被開除,可能這一生也不會有升職機會了。」寇延丁感嘆,在大時代的浮動真的很詭異。

 

說起來,寇延丁申請美簽被拒,與二十九歲的兒子多年沒見了。「他要回中國,我們吵架;我要回去,再吵,視訊電話吵得不可開交,過後交流就很受影響,我們一直沒見面,交流就更容易吵起來。」聽起來,能離兒子近一點,也是拉著寇延丁回中國的心願。

 

「我最根本的身分是母親,特別是到了這年紀,總為未來憂慮。」寇延丁連著問,若把權力歸於某一個黨是威權專制,那麼把食物的生產權都歸於企業,這是不是專制?把話語權歸於單一價值,例如科學,算不算專制?她想把在台灣體驗到的一切帶回中國試試,爭取食物主權。問她:「局勢現在緊張了,還要回去⋯⋯。」「中國局勢何時不緊張了?」她答道。

 

寇延丁
寇延丁為寫作數度造訪宜蘭,
發現了解小農最好的方法是成為這裡的一員。(圖片攝影/陳弘岱)

 

寇延丁
寇延丁看反送中

 

延伸閱讀
新疆再教育營影片中文版釋出 震撼數萬網友轉發
新疆再教育營影片中文版釋出 震撼數萬網友轉發

2019-06-20

他用鏡頭向強權怒吼  「六四事件」千張影像解封印
他用鏡頭向強權怒吼 「六四事件」千張影像解封印

2019-06-05

六四慘案時,國際反應是如何?
六四慘案時,國際反應是如何?

2019-06-04

六四30週年》王丹:不僅是中國的事情,其實,也是台灣的事情
六四30週年》王丹:不僅是中國的事情,其實,也是台灣的事情

2019-06-04

「改變不會自動來!」來自中產家庭的他帶頭抗 爭17歲少年黃之鋒 讓外媒看見香港「雨傘革命」
「改變不會自動來!」來自中產家庭的他帶頭抗 爭17歲少年黃之鋒 讓外媒看見香港「雨傘革命」

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