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益人士寇延丁因聲援香港雨傘革命入獄,
三年前來台灣行腳,停駐宜蘭種稻、釀酒。
這段「離幸福最近的日子」卻將在八月休止,
她為何選擇返鄉?
車子從宜蘭員山鄉的公路彎進小路,再從小路彎進小巷,經過兩棟豪華農舍、一片稻田、幾隻雞,在一間沒有門牌的鐵皮屋前停下;正搖下車窗張望,沒有門扉的屋裡傳出了聲音,同時,一雙細瘦的手,揭開了用磁鐵固定住的自製紗門,人稱「扣子」的寇延丁探頭問候道:「你來啦!」
才剛見面,扣子就熱情拿出自釀的酒來招待,「這很珍貴,澎湖仙人掌果釀的。」「這是青香蕉皮釀的,有血清素的前驅物質,抗憂鬱。」接著百香果皮、蘋果皮、糯米和桂圓釀的酒依次登場,一罐罐用她回收來的塑膠瓶裝著。「光喝酒不行!」說完,她轉身到門口棚架摘了四季豆和小黃瓜的花,切丁、切末,做了一道烘蛋。
說是一場採訪,更像是走進朋友家吃吃喝喝,在廚房一隅的餐桌上聊開。只不過這位來自中國的朋友,有好多特殊經歷,服役的時候當情報兵,又曾因聲援香港社會運動被抓;來台後徒步環島,選擇落腳宜蘭員山深溝村,成了新農民,用友善農法種米、種菜。
農餘,她持續筆耕,今年六月,把釀酒人生寫成一本「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釀酒書」,探討食品產業問題、食物主權。但隨著新書問世、糯米收成,她將要回到中國。
若要問寇延丁為何回去,得先談她為何離開,她五十四年的人生,磕磕碰碰,鋪成離鄉與賦歸的長路。一九六五年生於山東的寇延丁,學生時期就想當作家,擔任公務員的父親與在高中任教的母親就是不准,恐嚇她,「文革時期,作家都死得有多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