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A股被川普打得鼻青臉腫 竟然是好買點?歷史經驗告訴你

A股被川普打得鼻青臉腫  竟然是好買點?歷史經驗告訴你

黑傑克

股債前線

理財魔法 黑傑克

2019-05-13 09:37

中美貿易戰,美國要的是經濟利益,中國看到的是政治威脅。

「貿易談判要結案了嗎?」

 

「差不多了。聽說其中要求侵權要入刑法、允許美國稽查、放寬言論管制,北京都會接受。」

 

「真假? 我以為連匯率自由化這一條都衝不過呢,習大大真的很有自信誒。」

 

「對啊,美國代表都很興奮呢。」

 

「真要這樣,那麼我有生之年搞不好能看到中國共產黨走下神壇,就像當年日本自民黨、台灣的國民黨那樣。」

 

「很多知識份子對這次貿易談判一舉推動中國社會、政治改革,寄與厚望啊!所以這次談判,真的很難。」

 

這對話大約三周前,我與一位在中國的美國商會成員,於上海一個閉門座談的台下交流。

 

中美貿易戰,美國要的是經濟利益,中國看到的是政治威脅。二月河的小說告訴大家,大清康熙皇帝可以容得納蘭明珠的巨貪,就算罪證確鑿也會讓他活著,但是皇帝絕對容不得他人挑戰皇權,索額圖就算是國舅,殺頭毫不手軟。這就是中國的邏輯。

 

謎底揭曉之後,中國好像還是那個200年前鴉片戰爭的中國,說今天中國是大清帝國2.0版,是準確地描述。

 

面對美國進逼,中國手上的牌很多,因為市場封得死死的,多開放一些給老外一點都不難,事實上各省早已經積極要做業績,各省市主動找上合資公司的外資股東,要幫大家加速增加持股,達到外資實際控股,外資圈這幾個月感到受寵若驚。上海市政府控股的合資基金公司上投摩根,剛剛宣布外資JPMorgan增持到51%,上海市政府幫著發新聞稿,讓北京可以向老美交代。

 

但這些小恩小惠,老美並不領情。因為過去與老共打交道被陰的次數太多,像WTO 承諾對外資銀行給予國民待遇進入人民幣業務,時間到了,外資銀行高高興興地正準備大展拳腳,結果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卡一個100萬人民幣門檻,意即只給外資銀行收100萬以上人民幣的業務,不能碰散戶市場,外資銀行大吐血。

 

所以,老美這次把籌碼抬的很高。談崩了,怎麼辦呢?這不是新問題,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習大大說過很多次的修昔底德陷阱,意思說準備開戰吧!把大家嚇得不要不要的,事實上,中共內部近十年研究最多的是上世紀末的日本模式,早晚要面對的是中國版的廣場協議,老共並不想打仗,他想拖,想賴,能賴多就多久。那麼投資人要怎麼面對,歷史上有答案。

 

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東亞另一件大事,日本新天皇上位,平成時代結束,整個平成時代正是日本在廣場協議之後的經濟大轉型。1985年廣場協議誕生,1989年美國對日本祭出超級301條款,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日圓不跌、房地產不倒、銀行不倒三大神話陸續破滅,說日本有失落的20年、30年。

 

實際上,日本的經濟實力並沒有垮掉,日本在新經濟時代沒有缺席,專利數量、諾貝爾獎數、平均國民所得也都在提高,最近兩年,中共內部一直有爲日本經濟改革叫好的研究文章出現,等於是鋪陳對於中國版廣場協議的內部準備。

 

日本股市退去瘋狂後,股市結構也變了不少,只是日本金融開放程度還是比不上美國、香港、新加坡,所以金融商品交易還是被香港、新加坡、倫敦給超過了。

 

外貿廠商出逃、就業市場疲軟、習大大控制不住場面,這類消息沒斷過,以後也持續會有,中國要完了嗎?換個角度問問題,QFII 還在買超A股,他們看到了什麼我們沒看到的? 川普這麼令人討厭,但是美國的企業在中國立場上和川普很一致,為啥?歐洲商會亦同,默默地在邊上等著一起收割中國對外資開放的果實。

 

反而外逃的是外貿投資、外貿廠商,也就是走中國製造、美國市場的企業,台商很大多數是這一類。去年以來開打的貿易戰,美國目的,一要澆熄中國製造的威脅,因為和當年日本一樣,中國製造已經升級到中高階產品,這是與美國核心優勢競爭,不只是現在,還包括未來的人工智能製造、大數據產業,這怎麼可以!

 

中國比之當年日本更過的是,中國以龐大的國家資源、國企體制來打比賽,更加不公平。對老美來說,沒有了中國製造,廠商自動會調整路徑,2008年中國勞動法公佈之後,廣東已經出走了一大批外資企業,這一波走得更徹底,把廠移到東南亞,甚至像郭董那樣,在墨西哥插旗,繼續賺老美的銀子。老美並不怕沒有便宜商品給美國人用。

 

目的二,要打開中國市場,拿下中國消費市場,這一路徑,台商參與的少些,美國企業如狼似虎地勢在必得。最近幾周,我每周和老外會議,幾家華爾街大鱷級金融機構還在加人、加錢投入中國市場,問他們,貿易戰下來,你們不怕嗎?他們一致地說,我們要拼10年、20年後的市占率,現在市場下跌,正好逢低佈局。

 

他們還有一個意見,公司要拚成長,放眼全球未來20年時光,最好的成長板塊還是在中國,歐洲、美國的成長ok,但不易帶來兩位數的成長數,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外資不可能放過,況且,對外資來說,大家在這裡的基數都很低,一定是要加碼投入的。所以,貿易戰表面是指向中國外貿,根本上是中國內需市場的龐大利益。

 

先前許多五毛( 網路上對網路評論員的一種別稱)笑稱老外不懂中國,而中國更懂美國,去年美國拿中興通訊開刀,才發現老美蛇打七寸正中要害,幾個月下來北京都無法應對。智財權侵權要入刑法、美國要派稽查員,老共覺得很沒面子,其實在中興通訊已經這麼幹了。老美要裡子,老中要面子,談判桌上合作空間還是很大的,對習大大來說,只要位子能保住,什麼都可以給,只是他們也怕像日本廣場協議後的自民黨要走下神壇。打扙,別鬧了,解放軍沒人想打仗的。

 

作為只愛錢的小老百姓,誰當皇帝都行,只要不妨礙大家賺錢就好。恐慌之中,A股跌出了好買點,2500-3000點之間是股改後的大底,每次下跌補些貨,消費升級、技術升級的公司在貿易戰中會長期得利。這屆政府在醫改下了大力度,膽子大的股民可以入場醫藥股,醫藥股持續有地雷出現,是好事,這是改革掃雷的結果。

快速發展後,人口趨勢正改變,日、德在一九九八年老年人比率超過幼年人,英、法在一四年老人超過幼年,老人需求降低,消費遞減,連帶近年經濟難有起色,而歐盟及日本GDP占全球二七%,儘管近二十年全球成長雖趨緩,仍有美、中往上拉升,隨著美、中將在二○二五、二○二八年老人超過幼年,亦將有同樣趨勢,那全球趨緩經濟體的GDP占比將升至六六%,當消費成長趨緩,產業已不能雨露均霑,剩下的競爭者將在有限消費市場中搶奪商機,強者恆強,也造就現在貧富差距加大的事實。

 

中美貿易戰是開起競爭「消費」資源的第一槍,當消費成長趨緩,「消費」就是各國要競爭的資源,而關稅是快又有效的方法,已開發國家之間的鬥爭會加劇,政治不安定因素將成為常態,對企業是大挑戰,而金融市場也正重新評價企業。

 

觀察5G通訊商中興通訊及思科,思科在八月貿易戰加劇後,即使EPS年增二○%,股價仍由五十七美元修至四十六美元,而中興通訊八月至今股價漲一○%,除反映中國將對5G積極建設外,可看出金融市場正對思科眾多供應鏈在中國表達強烈不信任,而對中興以中國供應鏈為主的公司給予肯定,身處跨國製造業的公司,評價將因政治風險而降低,而跨國企業切換供應鏈的同時,將釋出許多零組件機會給當地企業及政治影響力較低的小國。

 

台灣GDP僅五八○○億美元,占世界GDP○.七%,除地理位置特殊,常被當作談判籌碼外,對強國不具威脅,只要保持中立,就能提升中小企業接軌國際的機會,為台灣經濟再創奇蹟。

 

本文由工作夥伴黃達琮(清大電機學士)、劉書豪(清大工工學士)、戴致安(台大商研所碩士)、葉政毅(台科大電子碩士)共同撰述,供讀者參考。

 

凡甲一九九八年成立,股本六.四三億元新台幣,主要產品為伺服器高功率/高頻連接器四五%、筆電連接器五○%及車用連接器五%,客戶為廣達、英業達及台達電。

 

董事長游萬益(美國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材料工程研究所畢)為鴻海研發課長出身,杜邦電子資深工程師,熟悉物質材料特性,為研發團隊打下扎實基座,近期更開發可在伺服器內千折百繞的高頻連接線,讓伺服器通風流暢,提高散熱效率,該產品直接與美國大廠競爭,游董在凡甲二十年歲月,正催化研發團隊轉換產品能力。

 

凡甲一六年切入伺服器及車用產品,獲利躍升,毛利從一五年二六%跳至一九上半年四一%,是台灣少數上市櫃連接器廠毛利超過四○%的公司,強勁技術實力,讓凡甲同時順利切入伺服器及電動車兩大成長產業。

 

(一)伺服器:

 

中美貿易戰升級,供應鏈重新調整,造成全球伺服器一九年Q2營收年減十一.六%,而其中可觀察兩新趨勢:

 

一、跨國公司如戴爾、聯想、IBM、華為等伺服器出貨量皆衰退,而中國的浪潮及其他市場出貨仍增長,顯見供應鏈調整往本土化發展,而凡甲工廠在中國,且本來就與美商Molex、泰科等競爭高階產品,將直接受惠供應鏈本土化趨勢。

 

二、伺服器過往皆採用以25GE(Gigabit Ethernet)傳輸速度為主的規格,而隨著技術演進及AI運算需求,已陸續導入100GE、400GE新規格,而伺服器內部連接器/線也將跟著升級,凡甲一九上半年毛利達四一%,較一八上半年三七%高,正受惠產品升級。

 

(二)電動車

 

一九上半年,美國車市銷售衰退二%、中國衰退十二%,全球純電動車銷售卻達七六.五萬輛,年增九二%,表現驚人,而歐盟制定的排放標準二○二○年將更嚴格,各大車廠有壓力銷售更多電動車,降低排放標準,避免被罰款,凡甲專攻在電動車的電池連接器,藉著比亞迪電動車的經驗,正跨足全球車廠。

 

二○一六~一八年營收各為十九.三億元、十八.九億元、十九.五億元,稅後EPS 五.九四元、三.○六元、五.二三元;一九年上半年營收八.三億元、稅後EPS一.九一元,營收雖衰退八%,但EPS仍年增十六%,流速動與負債比各為一三七%、九八%、五○%,值得追蹤。

延伸閱讀
美中貿易協商談不攏 川普嗆中:2020連任後協議條件將更糟!
美中貿易協商談不攏 川普嗆中:2020連任後協議條件將更糟!

2019-05-12

中國製產品恐來台灣自貿區洗產地?郭台銘:外行話
中國製產品恐來台灣自貿區洗產地?郭台銘:外行話

2019-05-09

老謝:川普的談判策略 就看中國要不要就範
老謝:川普的談判策略 就看中國要不要就範

2019-05-07

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6.4%  A股將持續向好?
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6.4% A股將持續向好?

2019-04-22

龜兔賽跑   投資中國A股必懂的心法
龜兔賽跑 投資中國A股必懂的心法

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