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中國宣布將大幅度改革戶籍制度,全面放寬主要城市的人口落戶限制。
這份被外界認為是中國推行戶籍制度六十年來,最大規模變革的一紙《重點任務》通知,究竟說了什麼?
中國「低端人口」的暗影,即將成為過去?
四月八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二○一九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通知,宣布將大幅度改革戶籍制度,預計今年內將全面放寬中國主要城市的人口落戶限制。外界認為,該政令堪稱是中國推行戶籍制度六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變革。
一九五八年,中國政府頒布的《戶口登記條例》,正式確立戶口制度,惟該條例將所有中國民眾粗略分成「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且對農業戶口要落戶城市,設下了就業標準、住所、教育、居住、年齡、納稅條件等諸般限制。
戶籍隔離衍生社會問題
推新政實施落戶制度
然而,伴隨中國近四十年的城鎮化發展,大量農民工進城工作,卻因上述限制無法取得城市戶籍,不能享有城市居民的社會保險、教育、醫療等二十多項專屬的市民權益。此外,農民工的離家,亦衍生出原鄉「留守兒童」的社會問題。
二○一七年底,北京一場大火引發的「低端人口」驅離行動,更進一步激化多年來戶口限制政策下的種種矛盾。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布的統計,截止一八年底,中國「人戶分離」人口高達二.八六億人。
鑑於戶籍隔離的弊病,早於○三年,河南鄭州即曾試行取消該制度,惟施行不久即遭官方喊停;一○年,中國十三家報社進一步聯合倡議戶籍改革,卻因當時引起民間過大反響,起草的報社主管遭到中國官方整肅,改革亦無疾而終。一直要到一四年,國務院才首次將戶籍改革問題搬上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