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5年拿下諾貝爾獎,讓日本振奮沸騰,但在政府大刪基礎研究預算、教育現場越來越不鼓勵思考性教學的情況下,好景可會常在?
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日本第五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也是日本在諾貝爾獎五年連莊,但各界擔心好景不常,因為這都是收割過去長年投在基礎研究的心血,而在安倍政府大刪研發預算後,今後日本要再誕生諾貝爾獎得主,恐怕不易。
本庶得獎後,除了表示他到台灣演講時說過的「不要相信教科書」,更提醒日本政府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而說了「支持有系統且有長期展望的基礎研究,讓年輕人願意為此拚上自己的人生,能成為這樣的國家非常重要!」
經濟產業省今年二月的調查顯示,日本官民研發費總額是十七至十九兆日圓,十年以上停滯沒增加,企業盈餘內部保留率很高,沒增加研發投資;政府占比只有十五.四%,在世界主要國家裡吊車尾,不到第一名法國三四.六%的一半,甚至比韓國的二三.七%、中國的二一.三%,乃至台灣的二一.一%還少(OECD 二○一五年統計)。
安倍上任前,占比超過十六%,一三年起下滑,安倍政府不理解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撥款項目都是與強化軍事有關的研究,尤其一五年起引進「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制度」,出錢委託企業及大學做有助軍事研發的基礎研究,被稱為「研究者版經濟徵兵制」,認為科學研究不應為軍事服務的日本學術會議反對。一六年這種軍事性基礎研究預算還只有六億日圓,一七年就高達一一○億日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