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六月獲利很漂亮的,人民幣匯損吃掉泰半,人民幣如無法止穩,續貶的話,那事情就很大條了⋯⋯」
說話的是台灣食品老牌廠商南僑的一位主管。他指出,南僑每月均會公布自結獲利,原本結算六月分稅後純益將達一.一億元新台幣,表現亮眼,無奈人民幣在六月分兌美元重貶三.六%,由於南僑有美元等外幣負債,須提列公平評價損失(匯損)高達五千萬新台幣,導致獲利僅剩六千一百萬元新台幣。
由於人民幣在七月分兌美元持續貶值二.九%,該主管表示,七月分再度提列匯損,看來是避免不了。「希望人民幣就此穩住,不要再貶了!」這名主管祈禱式地說。
人民幣部位高 易出現匯損 受害股:南僑、華碩、金可、麗嬰房
從南僑例子觀之,人民幣貶值對企業獲利的殺傷力可見一斑。因南僑自發性公布每月盈餘,才得以一窺人民幣貶值的衝擊。按照規定,台灣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最晚可於八月十四日公布,屆時才能較完整地掌握人民幣匯損造成的災情。
不過,在第二季財報公布之前,仍然可從營運模式看出個梗概。因為,人民幣貶值的受害者,大多是產品賣到中國、收人民幣,但成本卻以非人民幣(新台幣或美元)計價的公司。這種公司的特色是:人民幣部位高,因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兌新台幣也貶值,在財報結算時就容易出現匯損。
華碩是這類公司的代表之一。不論筆電還是手機,華碩在中國有一定的知名度,中國市場對華碩有相當分量。據華碩今年第一季財報,其人民幣淨部位(扣除人民幣負債)達八.四億元人民幣,美元部位則呈六億美元淨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