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受到波及的科技產業族群,多半是在清單中「儀器」、「電機」大項底下所涉及的面板、LED、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工業機器人、電視晶片等。
據群益投顧分析,美國此次出手對面板產業的確會造成負面影響,但程度有限。台新投顧研究部副總經理黃文清則指出,由於一八年全球面板的面積需求量年增率預估將達六%至八%,如果額外關稅真的實施,友達、群創等主要在台灣生產的面板廠商,反而可能因此受惠。
至於LED、印刷電路板、工業機器人等產業,群益投顧認為,在此次受到美國點名的品項中,國內業者若有在中國生產,銷往美國的比重多半偏低、抑或主打中國內需市場,衝擊有限。
在電視晶片部分,群益預估,若關稅上路對聯發科與瑞昱的影響程度相對較高,但也僅會造成全年營收減少一%至三%的微量衝擊。
被動元件業者中,國巨自中國出貨到美國的比率相對較高,但一方面來自北美市場的營收占比仍低,另一方面,法人認為,目前被動元件仍在全線缺貨狀態,因此業者仍具一定的成本轉嫁能力。
在傳統產業部分,綜合各家法人看法,無論是汽車零組件、工具機、塑化等,台灣廠商以中國基地輸往美國的比率亦低,衝擊不大。倒是鋼鐵產業,必須留意美國對中國制裁後,造成中國製造業需求降低的可能,不利報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川普前一波對全球進口鋼鋁產品制裁的細項中,並未列入螺帽,但此回三○一制裁則納入了此一項目,而國內上市扣件業者三星,螺帽產品均在台灣生產,且以歐、美市場為出貨大宗,若制裁上路,法人預料將有明顯受惠可能。
在本次中、美雙方祭出的加徵關稅清單中,航太業是兩國「有志一同」的互毆對象,而國內業者產品在兩份清單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中獎」。不過,統一投顧認為,由於航太零組件認證不易,訂單能見度往往較長,因此,短期內受到影響的程度,應該也在控制範圍內。
中國拿大豆反制 養豬台廠可享降成本利多
進一步看,若中國對美國課稅,對於台灣又會有何影響?以黃豆為例,因中國的大量豬隻養殖需求,是全球最大的黃豆進口國,其中五三%進口量來自巴西,三四%來自美國,法人預估,若中國對美國黃豆額外課徵進口稅,將導致中國國內黃豆價格上漲,及國際黃豆價格下跌兩種情境。
在此之下,以台灣為基地的養豬大廠台糖、卜蜂等,可能受惠黃豆價格下降,飼料成本降低之利多。反之,生產據點多集中於中國的大成而言,其養豬成本可能因黃豆價格上漲而走高,但大成本身也有經營飼料販賣的業務,利多、利空仍難以界定。

中國為全球最大黃豆進口國,其中34%來自美國,成為貿易戰談判籌碼;圖為江蘇碼頭裝運黃豆過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中國也揚言對美國乙烯、聚乙烯、苯乙烯聚合物等塑化原料進行課稅,黃文清指出,「塑膠產業屬於內需型產品,設廠成本高。」而赴中國布局已久的台塑、台化、台聚、亞聚等塑膠大廠,可能因此獲得轉單收益。
整體而言,就中美雙方目前端上枱面的制裁清單來看,國內產業受創有限,甚至不無獲利空間。不過,若貿易戰持續惡化,又是另外一番情境了。
台經院副研究員劉佩真就提醒,「眼前必須進一步觀察,中美貿易戰後續是否導致中國內需市場萎縮。」如同前面所述,國內業者在本次清單中受創有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許多業者在中國生產的品項是以中國內需市場為主,在此之下,若中國內需市場下滑,難免會受到間接影響。
貿易戰觀察指標 川普民調上揚 恐更添後勁
劉佩真以外界認定「最無懼於中美貿易戰」的台積電為例,她指出,「台積電的主要客戶雖然集中在歐美;但仍然是華為、比特大陸等中國大廠的供貨廠商。」一旦額外關稅確定實行,縱使台積電多為台灣製造,依然會受到這些中國下游廠商需求減少帶來衝擊。
貿易戰會不會惡化,川普的態度當然是關鍵。
不幸的是,根據美國CNN的最新民調顯示,自川普三月二十六日公布擬對中國商品課稅後,支持率揚升至一七年四月以來新高,是近十一個月的新高點,而對其經濟表現滿意度的支持人數,甚至多於不支持者。
再者,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分析,「中國此次的五百億美元清單,已經占其對美進口量的三八%;相對之下,美國課稅商品金額還不到進口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中國已經快梭哈了,美國卻還有很大的制裁空間。
川普的第一回合出手,已為自己贏得民調,而他想必也知道,美國的後勁餘力強過中國,川普會不會再往死裡打,現階段恐怕不能用過度樂觀的態度預期。那麼,有驚無險度過第一關的台灣產業,當然也還是得繼續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