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永歌和三百多家飯店合作,把美國旅館不要的肥皂,清洗、消毒後,送往三十二個國家,挽救了許多貧民的性命。為此,美國亞特蘭大特別把二○一一年五月十五日定為「肥皂日」。
二○一一年五月十五日,美國亞特蘭大訂立以後每年的這一天為「肥皂日」。亞特蘭大是肥皂的起源地嗎?還是生產肥皂的重鎮?都不是。那為什麼有肥皂日呢?
戴瑞克.凱永歌(Derreck Kayongo)出生在非洲烏干達,爸媽是老師。但因為當地教育體制很脆弱,做老師賺錢不夠養家。媽媽改做裁縫,爸爸改做肥皂。當時烏干達的統治者是阿敏,他是現代數一數二的殺人魔王。受不了恐怖統治,一九七九年,九歲的凱永歌跟著家人逃到肯亞,成為難民。運氣好,跌倒遇到好人扶你一把。他們認識了美國傳教士康貝爾(Marge Campbell),透過她的幫忙,凱永歌獲得獎學金,可以到美國賓州讀大學。
美國用就丟 卻是非洲奢侈品
一九九二年,二十二歲的凱永歌來到美國,第一天住在費城的旅館,房間裡什麼東西令他眼睛發亮?肥皂。不是一塊肥皂,而是洗手、洗臉、洗身體,各有一塊專用的肥皂。第二天,什麼東西讓他刺眼?肥皂,全新的肥皂。浴室裡肥皂換成新的,凱永歌關上水,穿好衣服,拿著新肥皂去樓下找櫃枱人員,說:「我想請你確認這塊肥皂不會收費,我完全沒用,也沒有要用。」
「別擔心,這是免費的。」
「真的嗎?謝謝你。」凱永歌心裡放下一個石塊,跳起另一個疑問:「請問我昨天入住時的那塊肥皂怎麼了?」
「喔,旅館房間的肥皂,每天都會更換。」
「都不要錢?」
「是的,都是免費。」
「那舊的肥皂呢?」
「當垃圾處理。」
「肥皂都去哪兒了?」
「丟了就丟了啊!」
凱永歌回到房間,握著厚厚實實的肥皂,眼前浮現他在難民營用的,是像口香糖一樣薄的「肥皂片」啊!而在美國,有多少家旅館,丟掉多少塊只用過一次的肥皂?
不必是數學天才,也會知道隨便就有幾百萬塊。而在非洲,尤其是戰亂、貧窮的地區,每年有超過三百五十萬名孩童因為腹瀉而死,拉肚子最大的問題來源,就是手不乾淨。如果能有肥皂洗手,就有最重要的防線,但他們沒有肥皂可用。而他眼前的美國,光旅館的肥皂,幾乎全新,每天可以丟掉兩百萬塊!
但在非洲,每一塊肥皂都是奢侈品,大部分人賺了錢,不會去買肥皂,而是去買食物、衣物等生存物品。但是卻因為沒有肥皂洗手而生病,錢拿去買更貴的藥,惡性循環,結果形成大量無謂的死亡。
凱永歌想,如果把旅館丟棄的肥皂收集起來,可以在非洲拯救人命。他來到亞特蘭大後,到處找旅館問,可不可以把丟棄的肥皂給他?旅館的人員都以為他瘋了,還問:「你要這個幹什麼?很髒的啊!」
是的,凱永歌想把肥皂清洗,加工成為乾淨的肥皂。但每個人都聳聳肩,沒人在意這個想法,一直到十七年後,二○○九年,洲際酒店的經理高登(Vicki Gordon)聽到凱永歌的構思,覺得很有道理。高登幫凱永歌聯絡喬治亞州的飯店聯盟,結果有十三家飯店願意支持。於是「全球肥皂計畫」成立了,地點就在凱永歌的家。
永不放棄 花17年找支持者
第一批肥皂運來,塞滿凱永歌家的車庫和地下室,他在後院清洗、再製,雖然他有做肥皂的爸爸當顧問,但弄出來的肥皂,幾天以後就縮小、變硬,沒辦法使用。光有信念是不夠,還得有方法。
凱永歌終於研究出正確的流程:先刮除肥皂髒汙的部分,然後按酸鹼值、顏色、香味、效用等分類。接著清洗、消毒,用機器攪拌、加水、高溫溶解,冷卻做成長條狀再切塊。新肥皂會先進行檢驗,確定沒有細菌殘留,才會送去非洲,免費送給需要的人。原理不難,但非常耗時、費工。幸好有大批志工幫忙,現在有超過三百家飯店支援這個計畫。
全球肥皂計畫已經回收一百公噸的肥皂,也不只送往非洲,全世界四大洲,三十二個國家,都有他們的肥皂,他們還為孩子展開衛生教育。
二○一一年,凱永歌被CNN選為年度英雄,而亞特蘭大特別把五月十五日定為肥皂日。
凱永歌到了美國,成為公民,結婚生子,有好工作,他已經實現「美國夢」。他從黑暗中脫出,居然在光明世界還看得見星星!他沒有忘記家鄉的人,沒有忘記其他人的苦難,但他沒有抱怨,而是想辦法用行動解決。
雖然凱永歌的構想並沒有立刻得到回應,但他一有機會就敲門,居然能敲上十七年,才敲開第一道門。這不只是有沒有善心,而是內心要有一個信念!信念是你在黑暗的大海航行,天頂上的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