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施政無力、美國通膨數據連續4個月下滑,導致美元指數持續破底,今年以來指數累計下滑9%,創下2016年6月以來新低。外匯專家李其展表示,美元指數走弱恐成為趨勢,有美元需求的民眾,可以趁現在分批換匯。
李其展表示,川普施政績效短期內看來無解,通膨數據是否有好轉,關鍵在本週五(7/28)公布第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推測經濟數據亦不樂觀。美元指數持續走弱,短期似乎是個不可逆的趨勢。
但也因美元指數走弱,讓其他外幣轉強。台灣人最愛的歐元、人民幣及日幣,以歐元漲幅最多;歐元走強也不是歐洲經濟體復甦,而是美元疲弱的相對結果。
依據台灣銀行公布的牌告匯率,歐元在4月17日是最低點,台銀即期賣出匯率一歐元兌台幣為32.73元,一路走升至最高為35.9元,歐元轉強、台幣轉弱,讓歐元兌台幣短短3個月時間升值9.6%。
李其展解釋,去年、前年歐洲整體通膨率持續降低,甚至於陷入通縮的窘境,而國際油價走強對歐洲擺脫通縮危機有很大幫助。李其展說,從2016年觀察到,油價對歐元區通膨的負面影響在2016年2月來到最高,導致該月份整體通膨率年減0.2%。
到2016年底時,歐元計價的布蘭特原油油價出現了快速增長,讓歐元區通膨年增率因此有轉變。
因為油價的上漲創造出歐元區通膨復甦的現象,也在今年2月讓通膨率出現最高點2%。然而一直到最近,國際油價要繼續往上漲的動力不足,「由通膨數據推估今年9月至10月就會消耗前兩年的低基期數據,屆時可能是歐元的轉折點。」李其展說。
而近兩個月開始轉強的人民幣,亦是下半年可觀察的重點外幣。李其展表示,中國官方調升了人民幣匯率,未來亦有可能受到官方政策影響調弱;若要看長期趨勢,仍要觀察中國經濟是否有實質好轉,才是轉強關鍵。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IMF)上調今(2017)年中國GDP預估值至6.7%,為今年第三度上調動作,似乎暗示中國基本面已較去年明顯上揚,後續發展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