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第一次到「漢城」,政治氣氛肅殺,午夜十二點還有宵禁;這回再訪韓國,除了見證優越的影視工業,在街上也發現三個特殊現象!
記得第一次去韓國,是三十多年前拍《全球大進擊》外景。那年首爾還叫漢城,尚未舉辦一九八八奧運,政治氣氛肅殺,半夜十二點還宵禁、不准外出。我們透過關係進入施工中的奧運體育場,看著宏偉建築,真心覺得韓國人做事確實有一套,一邊蓋國際標準的新體育場、一面還是保持古風,政府投資拍攝歷史劇,宣揚傳統。
漢城奧運後,果然讓韓國人自信心大增,社會氣氛跟二○○八北京奧運後的中國很像,後來開始了漢江奇蹟、也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蛻變成現在的韓國。這裡還是保有傳統,像年輕人與長輩喝酒,一定側面掩口以示尊重,同行的外國同事看了也學著撇頭飲酒,好像不敢正視我的小眼睛。
這回注意到韓國街頭有三多,消費多、抱孩子的年輕人多、正在整形的人也多。而且韓國任何東西都能整形後大量推出,從路上神似賓利、賓士的韓國車,到相貌雷同的偶像團體。當日本還在以工匠精神精雕細琢,韓國已經搶進複製、用工業化量產、將市場吃乾抹淨。
這讓我想到太陽馬戲團,以前對他們的演出趨之若鶩,但東西再好,還是必須創新,因為「久利之財不可取」,easy money其實是警訊,因為總會見底,想守成等新招變老、再來想辦法,只怕為時已晚。就像台灣電視圈都在複製談話性節目,結果拉低製作成本,扼殺創作空間,市場失去動能,只能看著韓國蓬勃的影視工業興嘆。
韓國行吃太辣,回台後我一邊拉肚子、一邊分析台北即將舉辦世大運幫全民打氣建立自信的機率,想著想著,我也想學韓國人喝酒時頭撇過去,因為實在不忍正視我們從影視到現在的某些心境啊!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