嗆辣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頻頻向中國嗆聲,也挑動兩岸關係敏感神經;台灣如何能在中、美兩大強權的博弈之間取得平衡,考驗著小英總統的智慧。
川普與小英總統的一通電話,掀起兩岸一陣大漣漪,也為未來四年川普時代的台美關係、中美關係及兩岸關係,埋下了重大發展變數。先前,我們提到川普充滿了高度的不可預測性,未來世界兩大強權的博弈,也充滿了不可預測性。
這一局可以看出,川普直接告知北京當局說:「我才是老大!未來世界的發話權,由我來拍板!」這是川普一貫的性格,但也確立了崛起三十年的中國,未來將遭到更強大的挑戰,兩周前我曾經提及,一九八一年美國總統雷根上任後,喊出:「讓美國更強大!」(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當時雷根對上的是舊蘇聯,在八○年代,美蘇兩大強權軍備競賽,最終在蘇聯出兵攻打阿富汗之後不久,舊蘇聯解體了。
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八年後可望超越美國
八○年代,美國為了抗衡蘇聯,大力扶持中國,而中國也從鄧小平「改革開放」、「摸石過河」的計畫經濟中搖身變成大國,中國從一九七八年以來的經濟快速成長,一路超越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以二○一五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中國已逼近十一兆美元,這與美國的十七.四兆美元已十分逼近。
如果我們把時間再拉近一些,從二○○○年來看,二○○○年的中國GDP總量是一.二○五兆美元,美國已到十.二八兆美元,那時美國經濟規模是中國的七.五倍;但是到一五年,雙方差距剩下六.四兆美元,假如按照中國每年六.五%的速度成長下去,中國大約再過八年,就可以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美國必須在中國成為巨人之前出手,川普可能扮演這個角色,因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直都是世界的老大。
這當中,美國在八○年代對上的蘇聯是軍事強權,但經濟對手是日本,八○年代日本經濟輻射到全世界,大約在日本泡沫經濟吹破前後GDP總量是五.六兆美元,而美國是七.八兆美元;但是日本吹破泡沫經濟之後,迄今仍然一蹶不振。
假如我們統計二○○○年到一五年的GDP總量增速,中國從一.二兆到十一兆美元,GDP成長八一六%,高居世界各國之冠。亞洲的幾個經濟體也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印度從四七六六億美元到二.九兆美元,經濟總量成長六倍;印尼則從一六五○.二億美元跑到八八八五.三八億美元,成長四三八.四%;新加坡則從九五八.三四億美元到二九二七.三九億美元,成長二二一%;韓國從五六一六億美元跑到一.四四九兆美元,也成長一五八%,亞洲的新興國家在二十一世紀跟著中國快速成長,東協各國、印度、韓國都是贏家。
世界大國中,美國從十.六兆美元到十七.九兆美元,成長六九.四%;德國從一.九五兆美元到三.三六兆美元,成長九八.三%,相對其他歐洲國家的成長停滯,德國可說是歐元貶值下最大贏家,但是相對最慘的堪稱是在九○年代隕落的日本,二○○○年日本的GDP總量是四.七三兆美元,到了一五年,日本GDP總量是四.一二兆美元,日本經濟總量不但沒有成長還衰退,這是美元計價的因素。
▲川普的鷹派主張,讓中美關係忽然大為緊張;但到目前為止,中國當局表現冷靜,習近平(左)似乎也在觀察川普的下一步行動。(圖片來源/Getty)
▲點擊圖片放大
台陷入瓶頸,GDP遜於韓國、新加坡
如果拿日本來看台灣,台灣揮別八○年代的高速成長,二十一世紀以來也進入成長的瓶頸,開始陷入低薪、低成長的窘境,二○○○年台灣的GDP總量是三三一四.五二億美元,一五年是五二三五.六七億美元,這十六年當中,台灣的GDP成長是五七.九六%,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也遠遜韓國、新加坡,這代表台灣與日本都處在相對低基期,而中國經濟經歷了半世紀高成長,也進入高基期。
如果回頭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幾個階段,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改革開放,那時中國GDP總量只有三六五○億人民幣,以當時人民幣匯價估算,約二一六八億美元,中國的GDP正式超越人民幣一兆元是在八六年(約二九八六億美元),一直到九八年開始超越一兆美元,○一年則是觸及人民幣十兆元,一二年突破人民幣五十兆元,一四年首度突破十兆美元,這是中國經濟成長最傳奇的一段歷程。
但隨著經濟發展進入高基期,中國走過飛躍成長年代,這個高成長有如日本的一九八○年代,而今,中國經濟要面臨來自川普的挑戰,還有內部自我調整的壓力,未來中國必須步步為營,才能夠化解八○年代蘇聯及日本的覆轍。
川普還沒有正式上任,但是他的內閣團隊名單已逐一浮現,他的國安團隊成員幾乎是清一色的鷹派,像是人稱瘋狗的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是退役將領;國土安全部部長凱利(John Kelly)是海軍陸戰隊四星上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T. Flynn)是國防情報局前局長退役的陸軍四星上將;中情局前局長裴卓斯(David Petraeus)也將出任要職,這些作風強硬的將領全在川普團隊位居要津,未來的川普政府對中國態度可能轉趨強硬。
▲點擊圖片放大
川普號召製造業返美,孫正義、郭台銘響應
這次川普與蔡英文總統的電話熱線,北京當局除了由外交部部長王毅,出面指責台灣搞小動作外,到目前為止,表現十分冷靜克制,似乎也在觀察川普上任後的進一步動作,領導人習近平似乎不想在川普上任之前,中美關係先翻臉;但一向直來直往的川普,恐怕會讓中美關係擦撞出很多新火花。
例如,川普號召製造業重返美國,從產業分工的角度來看,美國製造業成本一向偏高,川普雖然親自打電話給蘋果執行長庫克,要蘋果把生產基地搬回美國,但是整個產業鏈的移轉恐非一朝一夕,中國仍有供應鏈的優勢,但是川普透過大減稅,將吸引一些回流資金,以及看中美國低稅率優勢的外來投資。
第一個響應的是軟體銀行的孫正義,他率先抓住了風向,宣布投資美國五百億美元,將創造五萬個工作機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加碼七十億美元。從川普當選後,第一個見面的外國領袖是日本的安倍首相,第一個接見的投資美國企業家是孫正義,可以看出美日之間可能有更深且進一步的發展。
川普的號召製造業重返美國,再往更深層來看,也暗示在中國製造業成本拉高後,業者可能將轉往東協及印度。在此關鍵時刻,台灣的成衣大廠儒鴻宣布結束中國生產基地,改在台灣加碼新台幣六億元,這也是一個重要訊號。
其實,製造業這兩年最華麗轉身的典範,是鴻海集團的郭董宣布購併夏普,過去日本文化對外來企業高度排斥,郭董派出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重整夏普,在最短時間,創造了最佳戰果,從股價來看,鴻海入主夏普股價最慘跌到八十四日圓,如今大漲到二四九日圓,股價已漲了兩倍。從九○年代以來,鴻海的生產基地幾乎全在中國,現在郭董跟著孫正義轉型,鴻海購併夏普正好可以從中國從容轉身,在戰略上至為高明。
除了製造業重返美國外,川普將來會要求中國按照遊戲規則,開放市場,遵守智慧財產權,這些都會對中國經濟帶來挑戰。
過去這些年,中國企業購併很多歐美企業,現在已出現卡關現象,尤其是中國蠶食鯨吞的半導體產業,美國已出面把關,最近華為在美國的智慧手機,甚至出現美國經銷商抵制的現象。川普十分在意的中國遵守智財權問題,恐怕會成為未來中美角力的重點。
中國兩大隱憂:房市泡沫與外儲大失血
除了產業的對峙,中國在調整結構的關鍵時刻,還必須注意兩個大問題,這些年中財辦以劉鶴為首的智囊不斷對經濟示警,他們認為中國經濟未來是長長的L型,中國不可以刺激房市、股市作為拉抬GDP的手段,這是主動抑制泡沫;但國務院為了追求GDP成長,仍全力衝刺房地產市場放款,過去一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上漲已到了十分驚人的地步,經濟學家陶冬博士透露,一九八九年日本泡沫經濟吹破的時候,日本房市總值是GDP的二○○%,今年底中國已經跑到三○○%,那麼大的房市泡沫,何時會吹破?
二是人民幣今年急貶到六.九二九兌一美元,成為川普攻擊的焦點;但是人民幣貶值顯非中國中央政府所能掌控,主因是這兩年淨流出的資金實在太嚴重,一五年中國外匯存底淨流出五二一七億美元,如果加計外貿順差,流出的資金恐怕逾一兆美元。
今年中國外匯存底持續失血,十一月外匯存底減少六九○億美元,外匯儲備剩下三.○五二兆美元新低,為了防止外匯資金流失太快,近期中國已嚴審海外購併及資金匯出境外,這種資金外逃如果速度加快,恐怕也會對中國經濟帶來重傷害。
中、美兩大強權的博弈,是未來川普時代的主流。當年雷根時代,美蘇競相擴張軍備,最後蘇聯不支解體;未來中美博弈,中國必須在一帶一路的投資謹慎評估,因為這是砸大資金的遊戲,如果投資不講究效應,可能加速耗竭中國的外匯資金,成為中國經濟上的另一個破綻。
川普對中國出手,台灣很難在中美兩大強權之爭置身事外,台灣的領導人必須步步為營,才能在兩強之爭下免罹災難。現在川普出手了,且看習近平如何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