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白宮易主,全國正在準備新人新氣象的同時,貿易保護主義卻可能持續發酵,重傷全球經濟、投資與出口,TPP若破局,台灣參與多邊經貿談判,困難度將更高。
「美國新總統將採取貿易保護主義,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通過機會渺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十月時曾表示,川普在選舉過程公開反對TPP,擔任國務卿時期支持TPP的希拉蕊,也在隨後轉向反對。無論誰當選,貿易保護主義都將崛起。
此外,各國媒體選前更早已陷入集體焦慮。《紐約時報》今年六月曾報導,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經貿策略,充斥著濃厚的經濟民粹主義;韓國《中央日報》提醒,美國大選無論鹿死誰手,貿易保護主義都會壓制韓國;《日本時報》也指出,川普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對自由貿易的威脅與日俱增。
站在全球政經局勢的高度,美國這一場驚天動地的總統大選,真正的贏家是「保護主義」;最大的輸家,則是一九九○年代以來扮演全球經濟成長關鍵角色的「自由貿易」。
美帶頭,保護主義高漲 若TPP沒過 美、中、日三大經濟體大洗牌
今年十月,國際貨幣基金(IMF)發表《二○一七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警告「小心保護主義聲浪攀高」。IMF雖未直接點名批判美國大選以反對自由貿易為主軸,但強調,「特別是在成熟經濟體,民粹主義情緒恐要求政府在貿易和移民問題上,加重更多限制」。
值得關注的是,IMF在分析全球經濟後勢時,意有所指地設定一套「當主要國家拉高貿易障礙」的特殊情境。據IMF分析,五年內,可能讓全球經濟成長減緩一.七%;其中,對投資與出口的殺傷力最嚴重,估計將使全球投資金額比正常水準少四.五%,全球出口金額更將減少一五.一%。
而在保護主義高張的國際情勢下,TPP若過不了,對美國影響有多大?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在選前一周公布研究報告「示警」,如果美國參議院不批准TPP,中國又搶先通過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美國對日本出口份額將被中國搶占。結果是,不只全球三大經濟體(美、中、日)貿易格局可能重組,美國也會有十六.二萬家公司、四七○萬人工作不保。
誰當選,情況都不樂觀 政策民粹化 希拉蕊從支持TPP到強力反對
具保護主義色彩的「川普主義」在全球發酵,不只對全球經貿造成影響,還可能牽動各國政治版圖。
今年十二月義大利將舉行修憲公投,決議參議院是否由目前直接選舉,改為由各地方政府選任代表產生;主導公投的總理倫奇(Matteo Renzi)承諾公投若未過,他將辭職下台。外界認為,若提前選舉總理,主張脫歐、高舉反全球化旗幟的「五星運動黨」,可能趁勢而起。
此外,明年荷蘭國會選舉、法國總統大選、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三國當權者分別面臨極右派自由黨、國民陣線、另類選擇黨的挑戰,反全球化的「川普主義」是否產生擴散效應,還要密切關注。
從各大國際媒體到IMF,一致把這場美國選戰定調為保護主義加速崛起的關鍵,原因在於,選戰過程出現的民意趨向與政黨承諾,幾乎已經綁定了選舉過後的政策氛圍,或者說,至少壓縮了貿易自由化政策的空間。
其中最弔詭的,是過去長期支持自由貿易路線的共和黨,在代表出征的川普把「封殺TPP」設定為選戰主軸後,竟翻轉了共和黨支持者對自由貿易協定的看法。
美國獨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八月所做民調發現,與去年五月相比,共和黨支持者反對自由貿易協定的比率,從三九%升到六一%,支持比率由五一%降為三二%。川普的極端主張,把共和黨選民帶向光譜另一端。
另一邊,希拉蕊的態度轉變同樣令人嘖嘖稱奇,在她擔任國務卿期間,曾讚揚TPP是「開放、自由、透明、公平」的貿易協定;但從一五年投入民主黨初選開始,她對TPP的發言便越來越強硬。今年八月她更直言,反對任何會讓美國流失工作、壓低薪資的貿易協定,包括TPP,「我現在反對、選後反對,當上總統也會反對!」
▲點擊圖片放大
反體制,成美國主流 人民沒得到好處 兩大黨趨向反對貿易自由化
今年八月,英國《金融時報》對川普、希拉蕊在各項議題的立場進行分析。其中,在稅改、移民等議題上,兩位候選人各自站在光譜兩端;但在「自由貿易」(free trade)與「反貿易」(anti-trade)兩個極端所連成的橫軸上,川普和希拉蕊都被歸類在靠近「反貿易」一端。
從川普、希拉蕊對此議題高聲唱和來看,自由貿易和TPP在此次選戰中被操作成「票房毒藥」,惟有高舉反對大旗,才能換來選民支持。
「美國今年是『反體制』年!」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分析,推動貿易自由化,美國還是最大受益者;但近幾年來,全球化好處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加上產業外移、國內工資降低,反體制情緒因此高漲,成了左右今年選舉發展的關鍵因素。
嚴震生表示,從希拉蕊面對反貿易自由化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挑戰,差點輸掉民主黨初選;到川普在共和黨初選中打敗布希(Jeb Bush),都可看出這股「反體制」聲浪,已實質牽動選舉走向。
路透專欄作家薩夫特(James Saft)今年三月即預言: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完成全球各大央行都辦不到的事,就是讓通膨回升,「不過,是透過保護主義達成。」他表示,桑德斯、川普、希拉蕊等人反對TPP的言論,雖可視為「選舉話術」,但美國對自由貿易利益的說法已改變,不論誰拿下白宮,將來都可能築起貿易壁壘。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
後續發展劇本一:美續推TPP 掌握亞太主導權 不讓中國當老大
在這波保護主義論戰中,與台灣最密切相關的,便是美國新總統對TPP的態度,以及美國國會是否通過TPP法案。台灣近年來持續遊說TPP各會員國,爭取參與TPP第二輪談判,如果TPP破局或延遲生效,將打亂台灣加入TPP可能性。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若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中國、日本、韓國、台灣,經濟不排除受衝擊。如果台灣無法加入TPP,目前輸往美國的資通訊設備、自行車、汽車零組件等產品,出口都將受影響。
據了解,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等國安高層,近幾個月密集關注美國總統大選情勢,多次開會研析TPP可能進展,目前評估,未來發展應不至於太悲觀。
民進黨國際部主任羅致政表示,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布局,包括軍事、經濟、外交三個支柱,缺一不可;美國若放慢TPP腳步,中國將透過一帶一路、RCEP加快區域整合力道,從美中競逐關係來看,美國未必會讓此事發生。
羅致政指出,國際間的確有一股保護主義的氛圍,但他認為,各國只是對貿易自由化推展有所保留,並沒有興起真正的保護主義。他評估,TPP符合美國利益,「新總統上任後,應該只會微調,不會從此冷凍起來。」
另有熟悉國際情勢的人士觀察,中國在亞太地區頻頻挖美國牆腳,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馬來西亞總理納吉(Najib Razak)近期陸續訪中,態度鬆動;加上韓國總統朴槿惠陷入「親信門」風暴,提前跛腳,美國應不至於放棄TPP,否則就是把亞太地區拱手讓給中國。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胡勝正日前分析,美國「選前要選票、選後要鈔票」,不論誰當選,應該都不至於強力反對TPP。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也說,希拉蕊反對的是歐巴馬政府現在談妥的TPP版本,並非全面反對貿易自由化,選後不排除會出現「髮夾彎」,再把TPP拿出來討論。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是蔡英文政府推動加入TPP的主力推手。他在接受本刊訪問時也說,美國有意強化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而TPP必須生效,美國才有實質掌控權。
TPP在此次選戰中被操作成「票房毒藥」,希拉蕊、川普陣營都選擇高舉反對大旗,換取選民支持。(圖片來源/Bloomberg)
後續發展劇本二:TPP冷凍四年 學者建議:台別放棄對中貿易
相較民進黨與部分學者對TPP持樂觀態度,嚴震生看法較為悲觀。他指出,除非歐巴馬在剩下兩個月的跛鴨任期內,在國會力拚通過TPP,否則寄望新總統在第一屆任期內通過TPP,「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表示,美國新總統固然可以把中國因素當理由繼續推動TPP,避免讓中國「整碗捧去」;但無可迴避的是,新領導人也必須回應民意,清楚說明在全球化好處無法「雨露均霑」的情況下,美國受益產業如何補貼受害產業,取得平衡。
事實上,即使是未把TPP扔進垃圾桶的希拉蕊當選,的確也得面臨民意殿堂的嚴酷考驗。十月下旬,當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宣布重啟希拉蕊「電郵門」事件調查後,曾任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文膽的美國政治評論家盧思(Edward Luce),就立刻撰文指出,「希拉蕊能否治理國家,已出現問號」。
原因在於,希拉蕊是美國史上被調查最多的政治人物,當選後預料將面對更多調查。他甚至認為,「希拉蕊恐怕是美國第一位缺乏民眾信任基礎的總統。」在此之下,國會裡的共和黨員,勢必會無所顧忌地打擊、反對希拉蕊。
「台灣別再把心思寄託在TPP上!」嚴震生認為,美國重啟TPP,起碼是二○二○年後的事,他直言:「台灣跟中國的經貿往來,不能現在就丟,至少要等到跟東南亞的經貿往來成熟後,再慢慢轉移重心。」這是他給台灣政府面對美國新局的建議。
鄧振中則表示,「政府仍會持續爭取加入TPP,成為會員。」若TPP不幸拖很久,政府必須先幫我國有潛力的產品「找空間」,確保我國資通訊(ICT)、物聯網相關產品出口時,不會遭遇任何貿易障礙。如果多邊貿易協定暫不可行,還是可以和個別潛力市場(如東南亞)簽署雙邊協定,拓展經貿交流。
前駐美副代表、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裘兆琳也說:「若TPP進度減緩,我們必須採取主動,思考其他『堆積木』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台美雙邊經貿關係。」例如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就是實質溝通管道。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
美國下一步怎麼走?觀察新政府人事布局、與中國經貿如何互動
不過,各種協商仍然牽涉到未來美、中、台三方關係的變化,羅致政表示,希拉蕊有比較高的「可預測性」,希拉蕊若當選,較能延續先前友好的台美關係。
不過最重要的是,必須觀察新總統未來任命的國務卿、國防部長、國安顧問,才能確認美國下一階段的亞太戰略布局。
經貿政策方面,裘兆琳指出,希拉蕊多給人對中強硬派印象,在選舉時曾表示將「嚴格執行」對中國的各種貿易政策;但她認為,希拉蕊並非要走向貿易保護主義,而是要回應國內民眾對低薪、失業的不滿,且美中仍有許多地方需要合作,因此,未來美、中經貿如何互動,還要繼續觀察。
「歷經多次總統大選,這次心情最忐忑。」來自台灣、在美國居住二十多年的貿易商吳先生說。旅居美國近四十年、在加州自行創業的楊先生則說,他相信川普有心做出改變,例如減少非法移民、重新談判自由貿易協定、減少政府浪費等,「但他做人太糟糕,實在投不下去;希拉蕊則是很腐敗,只在乎錢和權力。」因此他把票投給自由意志黨的總統參選人強生(Gary Johnson)。
兩位旅美台灣人的心聲,是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最佳寫照,票投給誰,都有掙扎。對台灣與世界經濟的未來,情況亦復如此,當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新領導人被歸類為「反貿易」,台灣、亞洲、全世界,也得開始做好迎接撞擊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