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銀買的不夠多、中國資金外流、人行沒升息阻貶⋯⋯看到日圓走弱的典範,人民幣想要不貶值也難。
理論沒錯,是使用理論的人沒讀通。理想中的市場,有無限多的買家與賣家,任何單一參與者都無法決定價格。當然,這個理想市場是不存在的,實際的市場都會有些玩家比其他玩家更有影響力。毫無疑問世界銀行是能見度高的玩家,但不是唯一的。從價格走勢來看,很明顯,有更大的賣壓存在,遠超過提款權那筆金額。
說到對人民幣的影響力,雖然世界銀行名聲響亮,但是它遠不及人民銀行,應該連中國銀行都比不上。說殘酷一點,台灣老百姓存在國內銀行的人民幣,就有三千多億元人民幣,比世界銀行多太多了。因此提款權這件事,單純就是個故事,是中國外交的進展,在經濟上的意義很低。
人民銀行怎麼看人民幣貶值?我認得周小川,他不認得我,我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但,就人民銀行這三年的動作來看,中國傾向貶值。所謂的動作,就是減息,印更多人民幣。用平常的話來講,就是工廠趕工出貨,迎接市場殺價競爭。
另一個常被提起的現象是,中國外匯一直在減,每個月少幾百億美元,這被視為資金逃出中國的警訊。同樣的,誰能夠把錢匯出來?一個是外國直接投資減少,在二○○八年以前,每年都有三、四百億美元直接投資進入中國,因為經營環境改變,外來投資不只變少,還有明顯撤出現象。不只台灣的工廠從中國轉到越南、柬埔寨,甚至中國自己的工廠都在搬。還有一個現象,以前中國是資本輸入國,現在變成資本輸出國。越來越多中國公司,在世界各地買資源、買公司。除了台灣,大多數正常國家都很歡迎中國錢。
人民幣應不應該貶?其實,匯率無所謂應不應該貶,這是動態、相對比價均衡的結果。但執政者很容易因為短期利益,意圖操控價格。
談人民幣前,先檢討自己。美國說台灣操控新台幣匯率,這該如何評斷?同樣是我認得彭淮南,他不認得我,但是,我對新台幣有比人民幣更高的發言權,因為我的資產主要是新台幣計價,深受新台幣匯率影響。央行一定有說法,可是拿媒體報導來看,全台灣除了《今周刊》外,產官學界與其他媒體,都認為新台幣貶值才有利於台灣經濟,美國在台協會只要把這些簡報翻成英文(可能不用,美國也有讀中文的),提供給國務院,會比兆豐銀行案更容易定案。
中國不可能比台灣高明,況且日本的安倍用日圓貶值替自己贏得高聲望,這麼好的典範,怎麼可能忽視?前面說了,連中國人自己的錢都在外流,人民銀行也沒有採取其他央行在阻擋貶值時的加息行動,人民幣有不貶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