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崩盤危機的英國脫歐事件,最後卻船過水無痕;反觀讓市場恐慌的川普,真是利空?從幾個面向看,可能未必。
依照之前介紹過巴菲特的邏輯,「只要利率不漲,多頭將持續。」此次英國脫歐事件,對於股市而言,應該被歸類為利多。
別驚訝,彭總裁已經替這個「利多」的說法背書了,雖然是在他不自覺的情況下完成的。
台灣央行在六月底調降利率,用的理由是英國脫歐可能對經濟帶來傷害。不是只有台灣這麼做,美國聯準會也是逮到機會,立刻說:不加息!如果不是英國選民做出這麼明智的選擇,葉倫女士能夠打自己的嘴,繼續拖延加息的時程嗎?
再舉個幾年前台股實際的案例,說明這判斷多空分界的關鍵。二○一○年台灣股市在技術指標多空邊緣,實體經濟利空不斷,官員當然是束手無策,股民只能戴好安全帽找地方躲。這個時候,偉大的人民領袖金正恩,下令朝鮮人民軍炮擊南韓延坪島,造成多人死傷事件。北韓的炮射程沒有雄風三號飛彈遠,但是國安基金立刻以國際情勢不穩為由,悍然進場干預,讓後金融海嘯的反彈得以延續。
事件不必對台灣真的有影響,國安基金也不用真的進場,市場大多數時候只要安慰劑即可,這個原則特別適用於這波多頭。從○九年到現在,維持股市不墜的最主要原因,不是經濟復甦,也不是公司獲利有多大成長,而是過剩無處去的資金。只要這個原因不被消滅,股市不見得會大漲,但是大跌很難。每次被問到為何不會大跌,我通常會反問:賣了之後,錢要放哪?
退休金、國家的準備金最愛的公債,已經滿到用負利率在擋錢;不動產雖然早已觸底,可是大錢不敢進。這兩個儲存財富最大的倉庫無法發揮功能,股市只好承擔這個責任。即使轉進金額只有前兩者的一小部分,但足以撐起這個泡沫不破。因此巴菲特原則運用在此情境,就是盯著美國利率,只要利率不升,氾濫的資金還在流竄,等同宴會上的雞尾酒缸沒被撤掉,大家就繼續暢飲吧。
除了英國脫歐之外,彭總裁還擔心美國的總統選舉,萬一共和黨的川普選上,需要上帝保佑全人類。我們還是問相同問題:利多?利空?無所謂?
請讀者朋友們注意,川普說了很多奇怪的話,可是他從沒提過關於加息這事。態度與支持他的茶黨這類保守勢力不同,但是只要想到他是做地產開發、他是銀行的貸款戶,不難理解他會站在天平的哪一邊。因此,萬一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新聞會很大;至於對市場的效應,請參照英國脫歐公投後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