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該為了一個無辜的六歲女孩的生命而暫時放棄這絕佳的殲滅恐怖份子的機會?還是該以「正義之名」―― 為了更多無辜民眾的生存安全而犧牲一個六歲女孩?要是你,你會怎麼抉擇?
這天英國上校凱瑟琳在戰情指揮室裡戰戰兢兢,因為她追蹤六年的英國籍恐怖主義份子出現在肯亞,這個惡名昭彰的英籍女性因為嫁給了回教徒,進而投身恐怖行動,已是英、美兩國的十大通緝犯。
這天的行動由英、美聯手出擊,由英國軍官指導,美國空軍軍官掌控無人機進行飛彈攻擊。本來行動「簡單」,因為目標明確,若不能活捉,那就趕盡殺絕!尤其當他們透過高科技的「甲蟲」監視系統發現這群恐怖份子正密謀一起自殺炸彈客的攻擊行動時,讓他們更明確地知道這是一個殲滅任務。
但就在一切就緒的時候,問題來了,因為恐怖份子所在的民宅旁邊是另一戶普通百姓;這戶百姓,父親靠修理腳踏車維生,母親則靠自製麵包貼補家計,而他們年僅六歲的可愛女兒則會幫忙在街上販賣母親手製的麵包。而就在無人機準備進行殲滅行動時,那個六歲的小女娃正好拿著剛出爐的麵包在那個恐怖份子藏匿的民宅外面販售。顯然,各種軍事演算,都算出女孩所在地將被砲彈波及,女孩非死即重殘…….
這時,這項「理所當然」的行動開始受到了質疑,先是在場共同監督這項行動的檢察官必須確認如果造成傷亡,這項軍事行動是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採取的必要「行動」。再來,因為恐怖份子裡還有美國公民,所以也必須有美國國務卿同意,並充分了解他們的公民將在這次行動中被斬首。然後則是軍事部門的「災難評估」報告,得是在「合理範圍」內,將被傷及的無辜民眾量降至最低的情況……
殲滅行動迫在眉睫,因為沒人能夠確定這兩名自殺炸彈客何時會離開民宅,更不知他們會去攻擊那個公共場所,但不論攻擊哪裡,造成的死傷推估起來都比門口那個六歲女孩要來的多很多,於是,到底是該為了一個無辜的六歲女孩的生命而暫時放棄這絕佳的機會?還是該以「正義之名」―― 為了更多無辜民眾的生存安全而犧牲那個六歲女孩?要是你,你會怎麼抉擇?
這是奧斯卡影后海倫・米蘭主演的新片,也是眾所周知前陣子過身的「哈利波特」裡飾演石內卜教授的艾倫・瑞克曼的遺作。
故事很簡單,大概只描述發生在兩個小時以內的「斬首行動」,但這樣簡單的故事卻峰迴路轉地讓我們看到各種人性的「眾生相」:
裡頭有手握「正義之劍」,而認為無所不能斬的軍系將領;也有代表母系關懷的政府代表;還有代表法律標準的總檢察長;執行行動的上尉飛官;以及後來牽扯出來的各級官員:像英國首相、英國外相、美國國務卿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與政治算計在裡頭,有人怯懦於當壞人,有人卻正義凜然覺得自己是正義之師,勢必無所不摧,也有人只是害怕擔負殺人的「包袱」,而急著把燙手山芋丟給別人,偽善地認為:「只要人不是我下令殺的就好!」
於是各種人性拉扯與政治運作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與兩國三地(英國、美國跟肯亞)進行著。
裡頭我覺得讓人怵目驚心的是,無人機的攻擊行動,透過銀幕上的展現,其實那跟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軍事線上遊戲」幾乎無異!感覺轟炸一個民宅就像是玩一場戰爭遊戲而已,一點也不真實!更可怕的是,透過螢幕上的傷亡,與遠方我們壓根聽不到的「現場哀號」,少了「身歷聲」的情境,殺幾個人,真的只是動動搖桿,按兩下按鈕就「Game Over」的「簡單遊戲」,這些「距離」造成了某種「無感的行動」。意思是,傳統的戰爭,軍人會擊發子彈,或揮刀砍人,那是一種腎上腺素勃發的情況,會聽到子彈穿透身體的聲音,會有震耳欲聾的槍響,會有刀子劃過人體的震動,所有這些,讓戰爭與殺人這些事很真實地撼動著每個參與戰爭的軍人,雖然當下可能難以反省,但事後,這些事勢必會成為一種生命裡需要不斷去反思、消化的歷程,他們得逼自己去辯證殺死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這件事,讓這些事變得有意義(生命的智慧或人生的殘渣)。
但是,現在透過遙控無人飛機的攻擊,這一切變得再也不真實了,好像從未發生過,尤其屠殺的還是螢幕上顯示的遠方某個不知名村莊的不知名路人,這讓一切變得簡單,也讓「屠殺」變得毫無心理負擔…..再也不用去面對被殺者驚心動魄的哀號了,再也不用去親眼看見人在死前的掙扎與絕望、恐懼……這些,似乎讓戰爭得以以更殘酷的樣貌以及更有效率地去「執行」,尤其,當人們自認為手握著正義之劍時……
至今我仍無法回答,如果我是那個會議室中的人員,我該怎麼選擇?是為維護一個六歲女孩的生存權而奮鬥?還是為了更多可能受害的無辜民眾而犧牲一個小女孩呢?(再次回到人性的『兩難處境』的命題。)
而且,這個問題尚且「虛偽」了點。因為,即使大家用盡各種方式,確保小女孩不會死亡,但是,肉體的不會死亡,並不代表什麼呀!試想,如果我在六歲時有一顆從天而降的炸彈把我周遭的民宅以及陌生人炸的血肉糢糊與屍塊橫飛,我這一生將何以自處?尤其當我身在一個貧民窟,我沒有錢去看心理醫生,也許更沒有適當的教育資源教會我如何去「無懼地」活下去?我這一生要花多少的力氣才能彌平這個驚恐的生命經驗?這是誰該負責?又誰能解釋的「蒼天之意」呢?真的只是活下來,就足以證明他們的人道了嘛?
我一點也不覺得任何人在自家附近遭受這種天外橫禍時,有辦法再安然度日!(且試想鄭捷事件與近日內湖的割喉事件,造成的社會心理陰影有多大吧!)生活在隨時可能被英美聯軍轟炸的普通百姓,又該如何安身立命呢?
就某方面來說,對這些無辜的百姓而言,這些打著「反恐的正義之師」,不正是他們平凡生活裡的另一種「恐怖份子」嘛?那誰去反這些西方恐怖份子呢?
當我們好奇ISIS為何能如此擴張、招募子弟兵時,是否有人去詢問過,這些恐怖份子有多少是被聯軍的軍事行動給「逼」出來的「恐怖份子」呢?
因果從來不是單向的,他一直是互為果因地循環往復,直到我們有智慧與能力去切斷他的輪迴為止!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心希望每次的反恐攻擊,這些聯軍真的都有如此精密、周全的「思辨過程」與「審慎針詢」,雖然還是會傷及無辜,至少是他們都深思熟慮過的「結果」,然後,也要坦然去承擔自己決定後該背負的因果呀。
我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也很推薦,簡單的場景與故事線,卻寫的如此緊湊、懾人,帶來的反思更是深沈與真切的。
Photo (本片上映日期為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