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國家疑似得了「經濟大停滯」的病,濫用貨幣政策後,專家建議以財政政策當藥方;或許這不是病,而是進入經濟成熟期,人們應該學會習慣「富裕的零成長」。
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哈佛大學教授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二月時在著名的學術雜誌《外交事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經濟大停滯時代〉(The Age of Secular Stagnation)。在文章裡,他專注探討經濟停滯的原因,認為領袖們應該用盡全力來「治病」。
「金融風暴與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令很多人震驚,但是應該要令大家更不解的是,先進國家的經濟為何從此萬劫不復,到今天都爬不起來?」他寫到:「很多人都期待在經濟衰退後,會快速恢復。但是在美國聯準會使出激烈的貨幣政策之後,美國及全球的經濟成長,還是比預期的差勁許多。」
桑默斯認為:「要了解現在的問題,就要知道在一九三○年代『經濟大停滯』這個概念。現在的先進國家,在增加儲蓄與減少投資之間失衡。超額儲蓄拖垮了需求,也讓成長率和通膨率下降。」
因此,桑默斯建議政府大幅採用財政政策來克服經濟停滯病,同時他也覺得政府都在濫用貨幣政策。他疾呼,像營造建設這樣的產業,急需國家幫忙,美國在大印鈔票後,應該趕緊擴張公共投資,才是拯救經濟的良方。
桑默斯自己承認,他提出的論點很像凱因斯在三○年代經濟大蕭條時的主張;但是,現在的經濟環境和當時有相當不同。在我看來,現在先進國家經濟緩成長,並不是一種經濟停滯的病,而是進入經濟成熟期,必然會發生的一種現象。
在美國和日本,平均每人國內所得(GDP per capita)已經到了四萬至五萬美元的程度,平均來看,社會整體是富裕的。而在這樣的經濟水準下,一般人民早就不再擔心每天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而把焦點轉到消費是否對環境友善、安全、健康等。因此,經濟成長率和通膨率注定會維持在低檔。
先進國家經歷各種不同階段的經濟循環,走到這一步很正常,而不是令人擔憂的成長停滯。我認為,我們不是身處大停滯時代,而是「富裕的零成長」。與其採用各種激進手段去改變情況,人們應該要學會習慣、滿足於這樣的新常態。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