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輸國際金融市場的兩個大水龍頭,一個是中東產油國的錢,一個是中國巨額貿易順差的錢,已出現枯竭斷流,恐怕變成抽水機。
以總體經濟指標作為多空判斷的投資策略,會錯失這種極端行情。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指標失靈。三年前歐債危機,似乎歐盟非解散不可,但是歐元體系依然健在,那些被看衰的歐豬國家債券,也出現強力反彈,跟大多數分析背離。巴菲特那一派的投資者會說:「這些總經數字是落後指標,是照後鏡裡的紅燈,運將要看前面的燈號才對,所以指標背離很正常。」
但不可否認,過剩的流動性,也就是在投資者或是投機客手上的資金,超過實際經濟活動需求的部分,達到歷史紀錄,也是造成金融商品虛火的主要成因。本期要提出來跟讀者交換意見的觀點,就是這個「流動性」,還會不會持續?這件事想明白了,二○一六年的行情也就清晰。
資金有可能從超級多變成不太多,關鍵不是美國要不要加息,而是入水減少。灌輸國際金融市場有兩個大水龍頭,已經出現枯竭斷流,一個是中東產油國的錢,一個是中國巨額貿易順差的錢;因為情勢轉變,這兩個水龍頭反而變成抽水機。
國際油價下跌,現在一桶油比二○○八年少一百多美元。油價跌讓消費者揪甘心,可是產油國就慘了。全球消費量一天八千多萬桶,接近九千萬桶,一桶少一百美元,一天差不多就是九十億美元的銷售額不見了,一年就少約三兆多美元。這個減幅,比之前DRAM與LCD這兩個讓台灣慘賠千億元的慘業更慘。
沙烏地阿拉伯外匯存底已經開始降,中東這些產油國不見得會出現債務危機,畢竟他們已經富裕很久,口袋很深,錢不是表面上外匯存底那麼單純,就算幾年不採油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一九九○年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國家沒了,在國際清算銀行的帳戶被封了,科威特流亡政府一樣可以發津貼給逃亡海外的國民。銀行的錢被凍結,流亡政府就賣股票換現金,度過那兩年的危機。前車可鑑,這些政府基金有投資的股票要小心變提款機。
另一個震央是中國,外匯存底已經跌破四兆美元,每個月還幾百億元地在縮水。幸好美國的財政赤字在減少,否則中國賣債券會大動盪。少了源源不斷的外匯累積,中國大陸還會是錢多的地方嗎?今年的銀行放款數字顯示,雖然中國人民銀行一再降息,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可是企業不願意借,銀行也不敢借,放款數字是反向下降的。主客觀因素交互作用,中國也踏上通貨緊縮之路。
還沒算到美國加不加息,單以資金來說,小心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