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3位美國經濟學家柏南克(Ben S. Bernanke)、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以及戴布維格(Philip H. Dybvig)共享殊榮。
《今周刊》於2015年出版《行動的勇氣:危機與挑戰的回憶錄》,是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第一人稱親筆自傳,他描繪出精彩且豐富的決策細節、人物特寫和紀錄,並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大衰退,提供最不為人知的內幕與詳情,被認為具有「直擊2008年金融海嘯與QE決策真實內幕」的重磅意義。
而讓話題熱度瞬間破表的,是柏南克曾經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說:「我認為,當年應該要有更多金融業執行長被送進大牢裡!」
當時,搶救一個一個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業者,是柏南克當時面臨的最大挑戰與掙扎,但他最終放棄了雷曼兄弟,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布破產,正式引爆了這場改變全球金融與經濟環境,也讓柏南克自此被部分人士貼上「金融海嘯幫兇」的標籤。
次貸風暴時,他救了房產商、大型銀行,面對雷曼兄弟的崩盤,柏南克其實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什麼逼他放棄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全球經濟因為雷曼而陷入深淵⋯⋯。
當時發生什麼事?柏南克與聯準會做了哪些努力?在與眾多投資銀行大咖交涉過程中,他又為何認定這群銀行家完全只以私利圖謀?回到2008年秋天,於公、於私,他在書中完整揭露了整場金融海嘯的導火始末,以下為截錄書摘。
(原文刊載於2015/10/8,更新時間為2022/10/10)
股價崩、驚現擠兌,找雷曼兄弟買主 失敗!
負債比預期還高,找銀行巨資金援 失敗!
擔保品價值太低,聯準會出手借款 失敗!
星期天早晨的消息比星期六還差。美國銀行現在確定退出追求雷曼的隊伍(路易斯後來報告說,雷曼的資產價值比他們官方估計少六百億到七百億美元)但是其中有一線光明,就是路易斯正在考慮併購美林公司。此外,對雷曼來說,巴克萊的選項似乎變得愈來愈不可能,英國金融監督廳不願意批准這件併購案。
法令阻擋活路,柏老無奈 看著無底深淵⋯
蓋特納的電話粉碎了我僅存的希望,他說雷曼找不到買主,他證實美國銀行跟美林正在談判,巴克萊則是來不及解決法規管制問題,不能為雷曼的負債提供擔保。我問蓋特納,我們在盡可能放寬對擔保品的要求的情況下,貸款給雷曼,設法維持雷曼活命的作法是否可行。
「不可行,」蓋特納說:「我們應該只是對著無法阻止的擠兌放款。」他深入解釋,如果沒有買主保證雷曼的負債,維持雷曼生機,再多的聯準會貸款都救不了雷曼。即使我們接受雷曼以最差勁的資產作為擔保,貸款給雷曼,雷曼的民間部門債權人和交易對手只會利用機會抽回資金。此外,雷曼公司最重要的價值——當然是最初引起美國銀行執行長路易斯興趣的部門——是假設它以其專業、 關係與聲譽繼續營業。然而,在全面擠兌情況下,因為顧客和專業員工棄船的關係,這家公司繼續營業的價值幾乎消失殆盡,我們選擇性地為最快逃生的債權人紓困後,會變成只持有雷曼的不良資產,雷曼終究還是會倒閉。
蓋特納說:「我們的策略是以找到買主為基礎。」 這件事有執行面與法律面的困難,如果找不到買主,主管機關無法挹注新資本或為雷曼的資產提供擔保,我們沒有辦法拯救這家公司。
這時幾乎是超現實的可怕時刻,我們看著的是無底深淵。蓋特納用典型的蓋特納風格說:「我們只能在跑道上噴灑消防泡沫了。」這種說法表達了我們全都知道的事情:雷曼倒閉就像珍寶型噴射客機降落時墜機一樣,一定是巨型的慘禍,雖然我們應該竭盡所能阻止它發生,但是,事實上,我們也無可奈何。
BREAKING NEW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10, 2022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2022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to Ben S. Bernanke, Douglas W. Diamond and Philip H. Dybvig “for research on banks and financial crises.”#NobelPrize pic.twitter.com/cW0sLFh2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