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政策分岐,緊盯各國貨幣政策成了投資者在2015年的必做功課;今年以來各國陸續採取寬鬆政策,但部分原因是來自於通膨壓力減緩,而非擔心衰退。
央行一連串的意外之舉,使得貨幣戰之傳言甚囂塵上,市場對成長前景亦轉趨保守,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然而,我認為這些問題大部分源自於腰斬的油價,全球經濟並沒有市場反應那麼悲觀,大家有些錯估油價下跌的原因,以及對多數經濟體帶來的正面效應。
與二○○八年油價跌破四十美元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是,金融海嘯時造成經濟衰退及需求下降,但此番大跌主要來自於政治因素引發供給面的變化,經濟基本面則無太大改變,反而凸顯各國經濟體質差異化的現象。世界銀行一月公布經濟展望後,大家只關注到全球經濟成長遭下修,但這很大一部分源於商品生產國如南非、俄羅斯、巴西被大幅調降,其中像美國及印度仍獲調升,世界銀行更強調,開發中國家經濟將受惠油價下跌,且較一四年加速成長。
油價下跌成為今年金融市場的一大順風,對消費者來說,形同全球性的減稅,可望對經濟帶來進一步的提振效果,也將成為國家改革的後盾,馬來西亞及印尼已在去年減少燃油補貼,財政可望獲得改善,其他石油進口國亦可受惠經常帳改善、通膨壓力降低,有助於貨幣升值,印度、韓國便是如此。
我並不認為降息就是成長動能放緩的前兆,過去新興市場在政策調整過程中,通膨壓力明顯改善,不需要高利率來壓制,降息後反而更能支撐經濟成長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這樣相對高成長高利率的優勢在成熟國家中難以見到,只能從新興市場發掘,這是債市投資人的機會所在。
另一方面,新興國家貨幣從去年美元升值以來,就遭受市場不分青紅皂白的賣壓,但要釐清的是,支持美元升值的力量是美國經濟轉強,這將為許多國家帶來正面效益,像墨西哥及韓國。市場現在只考慮到墨西哥是石油出口國,卻忽略美國經濟成長帶來的出口提振效果,且墨西哥在預算中已針對油價進行避險,其採取的結構性改革也將改善經濟體質,相形之下,油價下跌對墨西哥衝擊已大幅減低,更何況沒有一個國家能永遠干預,市場力量最終會使價格回到公平水位,這些具良好基本面且價格遭錯殺的標的,長線升值潛力可期。
(編輯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