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維穩心態,中國不會讓人民幣匯率持續明顯貶值,下次需要經濟刺激時,匯率政策可以進入政策工具箱,必要時為宏觀經濟管理出力。
由於中國人習慣於匯率上緊釘美元,不知不覺人民幣匯率在這兩年隨著美元上了熱氣球,回頭才發現,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卻仍留在地面上。人民幣跟隨美元持續升值,對飽受成本因素煎熬的出口業打擊甚大。在已經誤搭一輪美元升值順風車之後,中國決定不再搭第二程,中國人民銀行於八月十一日大幅調低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人民幣即時貶值一.九%,這是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匯率最大的單日貶值幅度。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對周末令人失望的出口數據的政策反應;央行則號稱人民幣中間價與市場價間差距過大,需要收縮。這兩個理由均成立,而且出口暴跌很可能直接影響推出貶值的時機,但是不到二%的匯率貶值,對振興出口可謂杯水車薪。中國的出口問題已不再是短期利潤的麻煩,而是成本飆升到企業關廠走人的地步,沒有二○%的貶值,出口估計很難起死回生,而北京的關注點,目前根本不在出口上。
如果一時救不了出口,為什麼還要令人民幣貶值?筆者相信目的在改變匯率形成模式,人民幣由釘美元轉向釘一籃子貨幣。這樣才能在聯儲加息、美元升值時,人民幣不至於被綁在升值戰車上,畢竟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與美國不同。筆者認為這次央行主導的匯率動作,對中期人民幣走勢十分重要。
不排除央行對人民幣匯率體系還有後續性動作,包括放寬匯率波幅,不過筆者認為,人民幣大跌的機會暫時不大。一旦中國人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出現改變,中國可能面臨沉重的資本外流壓力,而它對流動性和資產價格的影響是無法預估的。
出於維穩心態,筆者看不出中國政府主動讓人民幣匯率持續明顯貶值的動機。同時又必須看到,維持匯率基本穩定曾是過去的政策常態,一旦思路出現改變,下次需要經濟刺激時,匯率政策可以像貨幣和財政政策那樣進入政策工具箱,必要時為宏觀經濟管理出力。人民幣匯率在今後成為新的政策工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和一二年日本祭出安倍經濟學,穩定的人民幣匯率都是安定亞洲匯率與市場的定海神針,也是亞洲經濟相對平穩的重要原因。如果人民幣匯率趨向波動,亞洲周邊國家可能比中國人民感受更深。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