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攝影記者劉香成,長期站在第一線追逐新聞,他獨到的眼光,讓庶民百姓的生活與真實情感呈現出來,成為鏡頭下最深刻的素材。如今定居在上海退居二線,創辦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將在中國推廣攝影美學,透過鏡頭改變中國。
不顧特務威脅 被毆打也要按下快門
「機會,是給有準備好的人;你所建立的人脈及關係,會在你準備好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劉香成咧開嘴有力地說。他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拍下那張「戈巴契夫扔稿子」的照片,那麼,劉香成是如何精準抓到微妙的一瞬間?
一九九一年聖誕節,劉香成進入克里姆林宮,參加戈巴契夫主持的記者會。當時他站在攝影機前的狹窄空位,特勤人員一再警告不准拍照,但聽到戈巴契夫緩緩說出:「我將中止擔任蘇聯總統職務…」他還是違反規定、按下了快門。
一瞬間,特勤人員出拳將劉香成打倒在地,他忍痛起身、緊抱住相機衝出會議廳,因為拍到這張獨家照片,劉香成拿到普立茲現場新聞攝影獎。「劉先生不只是個按快門的人,而且是有歷史感的人。」前《聯合報》總編輯特助溫禾形容。
這種為了新聞攝影付出全力的精神,是劉香成多年外派各國練就的態度。出生於香港,在美國完成大學學業的劉香成,父親就是香港《大公報》員工,從小對油墨印刷的報紙有深刻感情。在美聯社工作期間,劉香成不願待在氣候宜人的洛杉磯,反而先後外派至印度、韓國和蘇聯,甚至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也冒著槍林彈雨,穿梭當地攝影,為的就是要挑戰自己的能力。
至於劉香成與中國的緣分,早在一九七六年就奠下。當時他受《時代周刊》委託,到中國拍攝毛澤東的葬禮。在廣州,他拍下珠江邊戴黑紗打太極的群眾。從肢體動作看來,劉香成察覺,「他們除了感到悲哀,肩膀也比以前放鬆了,好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他認為,整個中國的民情已經悄悄轉變,因此決定,有機會就要留在中國耕耘事業。
著重真實庶民 見證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
劉香成的照片,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據統計,八○年代初期,所有西方媒體報導中國時,六○%圖片都出自劉香成之手。他拍攝的《毛以後的中國》攝影集,影響了中國新聞攝影界整整三十年。這不僅因為劉香成能說流利的中、英文,在中國溝通無礙,更因為他謹慎樂觀的個性使然。劉香成說:「如果有一個半滿的水杯,你總注意到空的那一半,報導很難有進展,因為悲觀就是障礙,它會阻擋你的好奇心。」
在劉香成鏡頭下,庶民百姓的真實情感與生活細節,往往是重點。例如他會拍到,情侶談話時保持距離,但雙腳勾在一起;又例如,一九七六年,劉香成拍到小學生表演「打倒四人幫」,政治意味如此濃厚的戲碼,由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登台,對比強烈,正是十年文革告終的象徵。他抓準時機按下快門,才有這張充滿對比、見證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照片。
劉香成解釋其攝影觀點時說:「我經常在一個國家待上三、五年,春夏秋冬與別人一起過,用不同心態去觀察,那時你的家搬過去了,家具也過去了,無論是生活習慣或文化環境,都會找到不同角度,去吸收和欣賞不同的文化。」
數十年來站在第一線追逐新聞的劉香成,如今退居二線,將專注在中國推廣世界的攝影美學。目前劉香成定居在上海,創辦上海攝影藝術中心,他的雙語優勢,也成為他透過鏡頭改變中國的力量之一。
劉香成拍到男子溜冰經過毛澤東像,顯示社會氣氛逐漸開放。(圖/劉香成提供)
學童在鏡頭前表演「打倒四人幫」,是政治風向轉變的縮影。(圖/劉香成提供)
劉香成
出生:1951年
現職:上海藝術中心創辦人
經歷:美聯社記者、新聞集團(中國)常務副總裁
學歷:紐約市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