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主義者的政治影響力愈大,對獨立的需求就愈低;台灣的政治運動日趨成熟,循序漸進淡出中國,同時仍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似乎也是好辦法。
據朋友轉述,北京擔心台灣正在「遠離」(drifting away)中國,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比台灣宣布獨立還嚴重。台灣若要宣布獨立,還可透過美國或其他有影響力的國家,施以外交壓力就可以解決;再不濟,還有「動武」這招撒手鐧。但是,台灣「淡出」中國的風險則模糊多了,並沒有一條清楚的紅線畫在那裡,但其後果恐怕與獨立沒有太大差別。
不僅台灣公開宣布獨立的可能性正在消退,其他類似處境的地區或國家也是如此。
自一七○七年英國併吞蘇格蘭以來,蘇獨的聲音一直沒停過;去年,英國國會首度同意舉行蘇獨公投,儘管蘇格蘭民族黨(SNP)積極奔走,但最終公投未過。最近的蘇格蘭國會大選中,SNP在五十九席中竟然囊括了五十六席,他們會趁勢再次舉辦公投嗎?原本我認為SNP會再接再厲推動新一輪公投,但經過深入思考後,我便不這麼認為了。
首先,英國執政黨不會再准許另一次公投;不然就是將公投時機拖延至有利執政黨的時點,或在公投內容動手腳,挾帶有利執政黨的條件,比方允許住在英格蘭的蘇格蘭人投票等。
再者,蘇獨人士了解,一旦第二次公投未過,絕不可能有第三次機會,因此他們會考慮再三,不會倉促行事。第三,在五十九席中拿五十六席,對SNP而言已是前所未有的勝利,他們可能會滿足於勝選的果實,而不願成為另一次公投的失敗者,也不願面對獨立後新興政黨的競爭。
最後,對許多蘇格蘭人而言,投票支持SNP可能已經取代了獨立的部分需求;SNP也強調,投票給SNP不代表投下獨立票;信不信由你,政黨偶爾也會說實話的。
加拿大主張魁北克獨立的黨派在贏得大選後,獨立運動驟然銷聲匿跡。獨立主義者的政治影響力愈大,對獨立的需求就愈低;隨著政治運作的成熟,他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實質事務上,而少談形而上的東西。蘇獨牽動到重大的經濟風險,魁北克人也會擔心經濟的變數。
蘇格蘭人對獨立後的貨幣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若繼續使用英鎊,那還叫獨立嗎?要推蘇格蘭鎊?還是加入歐元?各個選項都有不同的風險。或許以當前蘇格蘭半自治體制,已是最佳形式了。
台灣的政治運動日趨成熟,也學會如何面對政治和經濟的挑戰。太偏向獨立,如過去十年,可能導致經濟隔絕。一個循序漸進,幾乎察覺不出來的淡出中國模式,同時仍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是現階段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似乎也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