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指出,中國經濟雖然顯著放緩,但結構轉型使得五大消費性產業加快發展,是支撐未來GDP成長的支柱。
成長放緩 短期難見明顯轉機
在民間消費方面,表現相對平穩。出口方面,第一季中國出口的年成長率僅約四.六%,比去年第四季的八.五%遜色,但韓國、台灣甚至出現負成長,顯示這不僅是中國本身的問題,而是由於全球需求不強導致。
概括而言,中國經濟第一季成長放緩,主要來自私人部門投資和總出口的衰退,而且接下來的經濟增長,還會受到這兩個因素影響,短期內很難看到明顯轉機。
儘管如此,三月分社會消費品零售年增率一○.二%,成長相對穩健,印證了「Made in China」轉變為「Made for China」的趨勢。從「Made for China」出發,為數眾多的消費領域內,有五個產業最值得關注。
首先是中國旅遊休閒產業。今年以來,許多新聞都在關注中國遊客到全球觀光的動態。陸客的習慣,是將購物和旅行結合在一起。舉例來說,到美國旅遊的陸客,人均消費達到三千美元,金額遠高於其他國家觀光客的不到二千美元。據統計,去年中國約有一億人次出國觀光,境內旅遊人數更可觀,達到三十六億人次,這相當於去年每個中國人都在國內遊玩三次。由於這股趨勢方興未艾,未來仍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是文化娛樂業。二○一三年,中國電影票房總值是三十六億美元,到了去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四十八億美元,成長超過三○%,也遠遠超過日本的十六億美元。十年前,中國電影票房僅僅只有二.五億美元而已。對比美國,去年全國電影票房是一○三億美元,中國民眾消費習慣成型之後,未來電影市場的規模將更加可觀。
此外,體育產業得到政策扶持,更加奠定了發展的基礎。去年九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召開會議,指示要鬆綁體育業的管制;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也針對發展足球事業,有了專門指示,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準備,大力投入體育事業。
在已開發國家,體育事業向來是非常蓬勃的一門生意,各種重要比賽,從門票、廣告、周邊商品到轉播權,都蘊含巨大的商機;中國民眾對球類運動也很關注,只不過以往管制比較嚴格,一旦規定放寬,發展也很可觀。
第三個高速發展的產業是互聯網。雖然發展歷史還不長,但一三年時,互聯網產業占GDP已經達到四.四%,相較於占GDP八.五%的中國住宅房地產業,幾乎達到一半。
中國的互聯網產業與實體消費結合,已經產生許多新應用,跨業經營的創新機會非常多,而且規避了被法令管控的限制,既可以從事金融投資,也可以叫計程車、到醫院掛號,或是在出遊時,選擇適合的民宿房型。
在英國或者日本,互聯網占GDP更已經達到六%、七%水準,著眼於此,中國互聯網的市場規模,未來勢必還會進一步成長。
▲雖然遊客人數爆發式成長,是中國消費者轉型的顯著例子,但仍擋不住GDP放緩的事實。
(圖/CFP)
政府導引資金 引發A股暴漲
第四,由於人口結構轉變,健康相關行業也開始高速發展。已開發國家的醫療支出,占GDP平均達到一五%,但中國目前僅約五.五%。高盛預測顯示,中國很快就會進入老年化,而且受一胎化政策影響,速度將非常快。所以未來老人很難依靠子女養老,而是尋找專業機構協助,這是產業的大機會。
第五個機會在於金融服務業。過去,中國民眾理財需求不多,僅限於將錢存起來,或者買房地產。如今,房市不像過去景氣,流動性更好的金融商品,也比房地產更適合老年人。
目前中國對金融投資管制逐漸開放,去年實施滬港通,今年可能還有深港通,資金有機會流到香港以外的國際市場,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未來機會也很大。
值得重視的是,中國股市近來暴漲,和債務急升幾乎同時發生,兩件事的關係為何?○八年時,中國的債務僅相當於GDP一五○%,去年急速攀升至二五○%,扣除家戶與政府各二五%,其餘二○○%幾乎都是企業債,其中有部分國企,也有部分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本來中國政府低調行事,一旦有債務出現問題,就介入幫忙處理,但此舉反而讓債市規模更擴大。中國政府因此不再呵護債市,陸續讓部分債務違約,以藉此警示投資人,債券市場高速發展下的風險。如此一來,投資人將更傾向投入股市,也達到政府開闢股市作為新融資渠道的目的。
哈繼銘
出生:1952年
現職: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
學歷:美國堪薩斯大學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