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在發展的新興、具競爭力產業,大部分都能符合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要求,但農業是TPP的重頭戲,恐將面臨嚴酷的競爭。
當WTO為了提升自由與效率所進行的杜哈回合談判終止後,全球貿易協商已演變成一連串兩國間,或如東協(ASEAN)、歐盟(EU)等貿易集團的協議。目前仍難確認雙邊談判對全球貿易的貢獻,因為這類協議雖可能使雙方受惠,但也造成全球其他貿易夥伴的不效率。
比方,這類協議可能帶動韓國紡織業的發展,但其實台灣紡織業更具效率,於是全球紡織業便將由效率較低的國家來主導。此外,韓國原本可因資源重新分配而受惠的更新、更具競爭力的產業,也因紡織業取得貿易優勢,而陷入資源遭排擠的窘況。
這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崛起的背景,TPP是多邊貿易協議,規模小於杜哈談判,但大於因杜哈終止後所衍生出來的FTA(自由貿易協定)。
TPP試圖制定亞洲的商業規範,以免被中國掌控,加上更有效率的全球貿易制度可望創造就業機會,所有潛在會員國都應該可以輕易獲得本國國會的通過才是。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
八○和九○年代全球化興起後,美國企業大量委外生產,造成全美各地大規模裁員,不少美國人便將貿易協議與失業畫上等號。日本對農業特別敏感,而農業又為TPP的重頭戲,要求日本更開放美國米進口,相當困難。美國是農產品最大、最具效率的出口國,因此對TPP潛在會員國,包括台灣來說,農業將會是最重要的議題。
美國總統大選已開始暖身,擁有勞工組織高支持度的民主黨,對貿易協議反對最烈,這也是歐巴馬總統的為難之處。歐巴馬正在尋求特殊貿易協議的授權,好讓他能與每個國家進行TPP協商,不須逐條取得國會核准。
這情境很熟悉吧?這正是台灣馬政府與中國進行服貿協議時,最具爭議的部分。同時,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也承受不小壓力,必須要站在反對的一方;正如同蔡英文必須在中國政策上清楚表態一樣。
台灣在主要的雙邊貿易協議都缺席,因此加入TPP相當重要。台灣企業可以投資具有類似協議的市場,如東協,因此多少還是會受惠,不過,這對增加國內的就業機會幾乎沒有幫助。
台灣正在發展的新興、具競爭力產業,如製藥、特殊材料和電子汽車零組件,可望帶領新一波的出口成長。台灣大部分都能符合TPP對環境、勞工和專利保護等較高的要求,不過,農業部門仍極無效率,將面臨嚴酷的競爭。如今,該是提升台灣農業效率的時候了,但這恐得耗上好多年的時間才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