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二年,我們針對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進行市值排行,從市值變化觀察中、港、台企業起落狀況。這些年來,我們看到最明顯的變化是,隨著中國日益壯大,台灣進榜家數節節敗退,尤其今年適逢中國A股、港股大漲,台灣只剩下六十五家企業進榜,實力消長,也透露出台灣面臨的挑戰。
這次製作〈兩岸三地一千大〉專題,副總編輯楊紹華與攝影記者劉咸昌赴中國採訪,從北京、天津、河北廊坊、江蘇宜興、上海,再到廣東中山市,從北到南,走訪六大城市,看到中國最新的變化。
首先,是人民對國家的期待不一樣了。在上海,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現在一個月的平均收入已超過五萬元台幣,他對自己的收入感到滿意。司機大哥建議我們一大清早到上海華山醫院門口看看排隊掛號人潮,親身感受「看病難」的現象。他要的,不是收入的增加,而是國家能給他更好的生活品質與未來保障。
其次,企業面臨的環境也不一樣了。在北京,台商告訴我們,現在要進公部門辦事不能帶著伴手禮套交情,想約官員吃飯,對方卻說來辦公室泡泡茶就好。傳統的經商模式一夕轉變,背後隱含一套顛覆性的路線調整。
最後,積極建設的重點更是今非昔比。在宜興、在中山,最醒目的大型工地,圍欄上標示的並非過去常見的地產或工業開發計畫,取而代之的是環保園區、教育園區。
中國的確正在劇變!滿足民眾需求的重要性逐漸取代追逐更多的GDP,中國的資源配置邏輯正在翻轉調整,並將影響產業結構、企業環境與資本市場,而這些變化,已能在今年的市值排名中略微窺見。
站在中國劇變的轉折點,我們必須做好準備。這是今年〈兩岸三地一千大〉調查給我們的宏觀意義。
本期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