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來,莫迪給了印度一個光明未來,但是,印度還能夠持續成長動能嗎?
看外資如何透視政策,用數據來評量莫迪的斤兩。
觀察點一》企業投資是否真能發酵?
「印度政府的確在過去一年做了許多實質改革,甚至超越許多投資人的期待。」高盛分析師庫爾(Sunil Koul)在報告中指出,「二月底推出的預算計畫,也把重心放在刺激投資及結構性改革。政府預算鎖定在成長、振興投資,許多結構性改革應會對多數產業帶來正面影響,這對大部分的產業都是好兆頭。」
不過,雖然政府極度樂觀,新增的資本和建設指標,卻都還在低檔。巴克萊資本分析師辛格(Bhuvnesh Singh)指出,莫迪的政策中,有幾項執行度都很難,例如,一個推動地方建設的「百座智慧城」,其實就是前任政府的失敗政策復辟。二○○五年,前總理尼赫魯推動全國城市改造計畫(JNNURM),卻因為地方政府擺爛不動,最後宣告失敗。
這次莫迪到底能不能透過魅力十足的「印度製造」,讓企業真的掏錢買單?一個觀察重點,就是企業資本支出(CAPEX)。「現在印度的確站在一個絕佳的時間點,」瑞士信貸分析師巴葛法(Deepali Bhargava)分析:「但是,投資效果要浮出水面,可能有很長的延遲。」舉例來說,企業所得稅從三○%降到二五%,降稅的效果要在一七年才能看得出來,「因此,CAPEX何時能否恢復,才是重點。」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整理)
▲點擊圖片放大
觀察點二》家庭投資是否進入金融產業?
支撐印度股市,除了實體面的改革,資金面的全面啟動,也是外資期待的重點。這正是莫迪的另一項計畫——把家庭儲蓄導入金融體系注入金融活水。
這個政策,是每個銀行理專的春夢:透過行動銀行、推動鄉鎮的小額帳戶,印度的銀行戶頭從去年九月的兩千萬個增加到今年二月的一億個。不到半年內,增加了八千萬個戶頭,莫迪的下一步,就是讓這些戶頭裡的錢「動起來」。
「未來幾個月,國內資金將逐漸成為股市的救星。」高盛的報告指出,本益比雖高,但接下來的表現仍值得期待;印度國內資金的流動將開始轉向,從實體儲蓄轉為金融儲蓄,這對國內資金是一大助力。高盛預估,從現在到一八年,國內投資將挹注二千億美元到股票等金融商品市場。
這波資金行情是否能夠期待?現在仍在低檔、從印度央行網站就能查到的「家庭金融儲蓄」,是最重要的指標。
觀察點三》通膨是否真的受到控制?
低通膨,的確給印度央行一個很大的降息空間,更決定了未來印度的成長機會。但是,對於未來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瑞士信貸也很謹慎,「我們認為CPI會在明年逼近印度央行的六%上限。經濟如果真的復甦,第一、薪資就會上漲;第二、包括食物在內的核心物價也會上漲。」也就是說,印度的「低利率、低通膨」假期,可能會比想像中更快結束。
無論如何,從基本面、資金面來看,印度都讓人有遐想空間,但是莫迪的政策如何落實,「企業資本支出」、「家庭金融儲蓄」、「通膨率」這三個指標,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