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螢光幕一年,中國名主持人柴靜以探討空汙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宣告復出,並吸引破億網友點閱。儘管中國政府一度力挺後,又擔心討論熱度過高而要求媒體噤聲,卻仍無損該片影響力,因為她談的不只有中國,更與全球息息相關。
同樣出生山西的柴靜,對家園面目全非的感受,比觀眾更深刻,完成幾次環境汙染報導後,還曾說出「我不想再回山西了」,打算永遠逃離故鄉。但不到十年,霾害已在中國各地蔓延開來;就連柴靜的女兒,也疑似因環境汙染,未出生
至今吸引上億點閱率
至今吸引上億點閱率
她所預期的「社會共識」確實存在。《穹頂之下》在微信、微博等網站上公開後反應熱烈,至今已吸引上億人次點閱。雖然柴靜在影片開場時曾半開玩笑地說:「這是我和霧霾的私人恩怨」;但從中國網友瘋狂轉載、討論的情況看來,就算將霾害稱為中國「頭號公敵」,也不誇張。
儘管霾害是中國人心中的痛,但這部號稱獨立製作的紀錄片,能在極短時間內席捲各地,政府立場絕對是重要因素。《穹頂之下》上線後隔天,中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在官方記者會上表示已完整看過影片,並以「積極和善意的態度」看待這部作品。許多網友因此認為,霾害紀錄片若非出自曾被稱為「共和國良心」、「公知女神」的柴靜之手, 恐難獲得同等回響。
柴靜在文化大革命末期出生,她的父母受顛沛流離所苦,對女兒的期望就是好好學習,畢業後分發到家鄉的鐵路局工作,穩穩當當過一輩子。高中前的柴靜,對這樣的生涯規畫無感,卻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直到一台不起眼的收音機,帶她找到了人生方向。
這台母親買的收音機,原本只能用來練習英語聽力,但柴靜總趁著家裡沒人時連上台灣的廣播波段,收聽流行音樂節目。當香港樂團Beyond主唱黃家駒過世那天,廣播主持人在節目中感傷地哽咽,完全不認識黃家駒的柴靜,竟莫名地被感動了,「那之前沒有成年人像這樣對我說過話。我第一次想到原來一個職業可以是這樣,原來傳播是人做的,做的一切是為了人。」
曾獲選年度風雲記者
曾獲選年度風雲記者
半年後,應家人期待考上長沙鐵道學院(今中南大學鐵道校區)的柴靜,做了人生第一件主動的事:錄了一段節目帶,向湖南省電台自薦。不知天高地厚的她,就這樣一頭闖進新聞傳播業,再也沒回過頭,一路從深夜節目DJ竄升為中央電視台當家節目主持人。
二○○三年春天,中國爆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這時柴靜正好被調到央視帶狀新聞節目《新聞調查》,自告奮勇深入北京人民醫院、中國農業大學宿舍等隔離疫區,冒著感染風險,報導醫護人員與病患如何在第一線與SARS搏鬥,也讓官方再也無法對疫情粉飾太平。
這一仗,為柴靜奠定全國知名度,當年她獲選為「中國年度風雲記者」。隨後幾年,她又透過實地調查,挑戰工業發展造成環境汙染、死刑合理性、農村拆遷案、偏遠地區學童教育等社會議題,在中國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我只是討厭屈服。」柴靜在記錄個人採訪經歷的作品《看見》中,這麼解釋為弱勢民眾發聲的理由。
儘管一直予人「愛國知識分子」的形象,但柴靜過去幾年的言行舉止也非全然正面。○九年,她因專訪涉嫌殺人的黑道分子引起爭議;曾批評明星競相出國產子的她,一三年竟被媒體爆出赴美待產,搶當美國人母親,被不少中國民眾斥為表裡不一、「黃皮白心」。
質疑聲浪指「配合演出」
質疑聲浪指「配合演出」
近期的《穹頂之下》雖然獲得不少掌聲,卻也有人揣測影片選在中國「兩會」(中國人民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之前發表,很可能是中國政府主導、柴靜配合演出的一套「樣板戲」;較溫和的質疑聲浪則認為,這部紀錄片也許是由柴靜主動發起,但若事前未向領導層級報備,不可能獲得詳盡的官員說法與統計數據,絕非她的「個人調研」。
但拋開各種陰謀論,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公開表示「希望APEC藍保持下去」,以及官方對《穹頂之下》的正面回應看來,在經濟成長可能趨緩下,環保議題勢必成為中國未來施政重心之一,這對包括台灣在內的鄰近國家,無疑是美事一樁。畢竟,所有人類都生活在同一片穹頂之下,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真相。
霾害
霾是指懸浮於空氣中的塵埃或固體微粒,能折射光線導致能見度下降。因燃燒石油、煤炭產生的固體微粒中含有苯等致癌化學成分,若長期暴露,可能因吸入過多化學物質損害心肺功能,甚至導致死亡。
柴靜
出生:1976年
經歷:湖南電台主播、湖南衛視節目主持人、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新聞調查》、《看見》主持人
學歷: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編輯碩士
成績:中國年度風雲記者、央視十佳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