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中國電子商務龍頭的阿里巴巴,罕見地受到官方點名批評,儘管馬雲親自拜會工商總局,成功化解爭端;但消息引發的美國投資人集體訴訟,很可能是今年股價的潛在變數。
元月二十八日,中國工商總局網路監管司發表《關於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具體指稱旗下的淘寶網有大量的假貨交易;次日,阿里巴巴公布二○一四年第四季財報,獲利竟然比一三年同期大跌二八%,只有五十九.八三億人民幣;連續的重大利空,造成元月二十九日當天,阿里巴巴股票爆出上市後次高成交量、股價大跌八.八%,一天跌掉八.六四美元,以每股八十九.八一美元收盤。元月三十日,阿里巴巴股價再跌○.七三美元,收盤每股八十八.○八美元。
一連串的「八」,原本應該是非常吉利的數字,卻極為反常地伴隨著意外的利空,成了 讓阿里巴巴股東恐慌不已的追魂令。
因為總計元月最後一周,僅僅五個交易日內,阿里巴巴股價跌掉一四%,股票總市值瞬間蒸發了新台幣一千億元。
工商總局有備而來 稱淘寶正品率低於四成
風風光光上市前,馬雲才誇口,希望阿里巴巴大舉進軍美國和歐洲市場;照道理說,阿里巴巴理應是最受官方信任的中國企業,也是陸企進軍國際的表率和先鋒。為什麼在上市將滿一百天之際,公司卻遭中國政府如此質疑?發起這次言論行動的工商總局網路監察司,到底說了什麼?
原來就在工商總局披露措辭強烈的白皮書之前,工商總局就已經悄悄露口風,似乎是為了透過輿論出手,做足充分準備。元月二十三日,工商總局網站出現一份調查報告,是一四年下半年電子商務平台交易的監測結果,報告中,工商總局直指,透過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採集的五十一款樣品,其中只有十九款是正品,正品合格率僅有三七.二五%。
相形之下,取自京東商城的二十款樣品,有九成是正品,來自一號店的十款樣品,也有八成是正品,與阿里巴巴同樣在一四年於美股上市的聚美優品,三款樣品更全數被認定為正品。
緊接著,新華社也跟進,指出工商總局網路監管司司長劉紅亮在一四年七月點名阿里巴巴,並要對其設下處罰指標,還聲稱應該「一年處罰一千八百次,甚至幾千次」。
負責監管電子商務的國務院長官言詞如此辛辣,還提出大量數據佐證,顯然有備而來。阿里巴巴當然難以忍受,就在白皮書發布同一日,公司也隨即回應,反控劉紅亮「程序失當、執法情緒化」,並且正式向工商總局投訴。
爭端急轉直下 集體國際訴訟即將登場
這場僵持不下的官民之爭,眼看就要爆發激戰,但是兩天之後,劇情卻急轉直下。因為馬雲親自登門拜訪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表示將與官方積極配合,擴大打擊各種假貨的層面;另一方面,工商總局也釋出善意,先前披露的白皮書充其量只是「會議紀錄」,並無法律層面效力。
霎時之間,這場爭執化干戈為玉帛,似乎皆大歡喜收場。但阿里巴巴急著結束與政府的國內爭端,似乎隱含另一層用意,就是因白皮書衍生的國際訴訟問題。
在美國,至少已經有五家律師事務所宣稱,將為客戶蒐集資料,研究阿里巴巴上市前有無隱匿與官方達成的打假協議,因而違反美國《證交法》。集體訴訟是美國的文化特色,在阿里巴巴之前,已經有為數不少的中資股,曾經被集體訴訟挑戰,甚至成功求償;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次阿里巴巴將面臨的官司,絕對是中資股裡頭體積最龐大、律師訴訟收入最可觀的一件,基於安內才能攘外的道理,阿里巴巴要避免兩面作戰、專心準備集體訴訟,是可想而知的選擇。
儘管阿里巴巴遭遇官方挑戰,以及營收成長不如市場預期的雙重考驗,但是研究阿里巴巴的四十二位分析師,仍有三十六位發布評等為「買進」建議報告,僅六人態度較為保守,可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對於阿里巴巴前景依舊信心十足。但是,在官司的潛在挑戰下,阿里巴巴掛牌前一連串收購,無可避免地拖累原本主業的獲利,公司能不能拿出成績,度過這場官方掀起的風波,恐怕還要好一段日子才能有答案。
▲點擊圖片放大
與中國官方的爭端結束後,馬雲可能將面對集體訴訟,對股價影響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