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中行動主要因素或許不是經濟,而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卻讓怒火加劇;北京可能將以打貪、壓低價格紓解民怨,初期會有混亂、風險,但將是更進一步成長的方法。
占中行動必然會對香港社會產生影響,只不過,最後的結果未必是示威民眾所期待的。
中國至今尚未動用解放軍,但並不代表中國沒有相關行動的決心;即使這波抗議聲浪平息下來,北京領導人仍會亟於謀求對策,以免日後再度星火燎原。
香港占中的原因之一,是當初立基本法時,中英雙方混淆了「自由選舉」的定義。北京的見解是,每位公民都擁有選舉權,但只能從北京篩選過的人選中選擇,這鐵定不是當年香港人心中的「自由選舉」。
對北京而言,香港的問題與整個中國的問題並沒有太大不同,人民對政治自由的需求可以被經濟繁榮所取代;再者,當一部分地區擁有政治自由,也必將感染其他地區,這將危及國家穩定與共黨政權,是不被允許的事。
過去二十五年來,中國透過所得大幅成長,保持內部和諧表象。儘管香港國際化程度高,北京無法全盤操控香港整體經濟,卻有能力影響民眾的所得。
不過,經濟或許不是本次學生占中的最重要因素,香港貧富差距日益惡化,如同台灣和全球其他地方一樣;年輕人對生活成本攀高及就業機會減少的憤怒,並不亞於假普選。
香港歷來都處於不公平的財富分配遊戲,豪門巨室掌控了絕大多數的財富,不動產招標、開發,永遠是那幾家「鴻字輩」(新鴻基地產等)老面孔,地產開發又是香港主要的財富來源。電力生產和銷售由兩家私人企業寡占,還有零售業等,全都由少數集團所掌控。
壟斷的經濟結構,帶動生活必需品成本上揚的幅度,高於勞工平均購買力的成長。此外,態度積極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學生、勞工和專家湧入香港,也搶走許多本地人的工作機會。對香港一般民眾而言,回歸中國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北京對治理香港的規畫,可能是允許精英獨占,並以分配經濟利益作為回報,以確保香港的穩定,但這盤棋被抗議學生打亂了。就北京而言,這群少數精英沒能達成協議,因而北京插手介入,也屬合理。
新鴻基的郭氏家族因貪汙被起訴;習近平在中國積極打貪,並鬆綁國企控制下的經濟,或許也會在香港複製。北京可能尋求打破部分獨占,並壓低基本商品和服務價格,以紓解民怨。
儘管打貪、開放初期,會出現一陣混亂,並產生意外的風險,但就北京的立場而言,這是確保更進一步成長的唯一方法,也是確保更進一步穩定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