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來,影響日本最深刻的稅務改革「調高消費稅」於四月上路,股市竟創下半年來最低點,企業界對市場也深表憂慮,「安倍經濟學」是否已走到瓶頸?火紅的太陽,是旭日還是落日?
安倍先是風雅地吟誦自己寫作的俳句:「薪水,漸升的春天,八重櫻」;接著,又像百貨公司店員那樣,催促在場的貴賓,在賞櫻之後好好花錢購物,提振日本的消費。
安倍內閣剛剛在四月一日完成「將消費稅從五%調升到八%」的艱鉅任務,這是十七年來,影響日本一億兩千多萬人最深刻的稅務改革;上一次調整消費稅是在一九九七年,增稅後不幸遇到亞洲金融風暴,日本經濟因此陷入衰退,股市也跟著大跌。
衝擊股市!三一一海嘯後單周跌最凶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安倍內閣使出渾身解數,成功讓日本主要企業從四月一日起調高員工薪資,日本最大的成衣連鎖優衣庫社長柳井正甚至宣布,將「一萬六千名臨時工,全數轉為正職」,全力支持安倍提振薪水、增加消費的政策。
然而,日本金融市場對於櫻花「滿開」的吉兆,似乎並不領情。
四月七日到十一日,日本股市創下三一一海嘯以來最大的單周跌幅,短短五個交易日內,日經二二五指數大跌了七.三%;光是十一日這一天,日經指數就跌掉二.四%,以一三九六○點收市,創下半年來的最低點。
日股的大跌,透露了產業與金融界對「安倍經濟學」前景的集體憂慮。安倍晉三在二○一二年九月勝選,確認他所提出史無前例的「貶值救日本」政策獲得選民認同,他在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正式上任,隔年日經二二五指數上漲五七%,創下四十年來最大的單年漲幅;已經泡沫二十年、奄奄一息的日本房地產,也重新展現動能,東京核心地區的新屋價格去年漲幅高達一五%。
沒想到,日本股市從去年五月二十二日創下前波高點之後,就出現高檔鈍化現象,不僅頻繁出現單日震盪超過二%的劇烈震盪走勢,今年以來截至四月十四日,更已下挫一三.七%,是先進工業國中跌幅最深的市場。
證券市場的震盪,反映了消費稅調高之後必然的經濟緊縮,從日本政府到企業都預估,今年四至六月的第二季,將會出現消費緊縮、企業獲利遽減、經濟成長停滯的壓力;而日本政府預估第二季的GDP(國內生產毛額)下滑幅度更是高達三%。
安倍匯率貶值、財政擴張、拉抬通貨膨脹率至二%、以及全面體制改革的「經濟改革三支箭」,已經到了一決勝負的最後關頭了。
消費警訊!平價衣龍頭看空市場前景
消費警訊!平價衣龍頭看空市場前景
四月十一日還有一個令人不安的警訊,日本新世代跨國企業的領頭羊優衣庫(Uniqulo,以母公司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股票上市),股價單日暴跌七.八七%。造成股價大跌的原因之一,是柳井正的加薪政策,導致年度盈餘預測從原本的九二○億日圓降為八八○億日圓。
不過,優衣庫更深層的疑慮,恐怕是來自於柳井正在四月十日一句令人沮喪的話。身為日本最大平價服飾公司負責人,他毫不掩飾地說:「我對日本消費市場的前景無法樂觀。」
事實上,過去一年多,整個日本股市都處於震盪的不安情緒中,大家擔心消費稅調高後,造成總體經濟再次衰退,也看到匯率貶值後,出口並沒有大幅成長,倒是進口原油成本大增,導致出現罕見的貿易與經常帳赤字。貶值初期的興奮已經結束,如今必須面對最終的審判。
其實,安倍改革真正要面對的,是日本盤根錯節的「老人文化」。老化的日本,讓政府債務累積突破一千兆日圓(約新台幣三百兆元,台灣目前包含潛藏負債約為二十四兆元),龐大又沒效率的日本政府,每年花掉納稅人近三十兆新台幣的預算,大筆預算被以老人為主的政府與財團瓜分,龐大的老人世代不願意犧牲既有利益,留下財政黑洞吸走日本年輕人努力的成果。
日本政府龐大的財政黑洞,正是「反消費」的緊縮因素。
消費稅調高三%,每年可以新增八兆日圓(約二.六兆新台幣)的稅收,這些稅收,主要被拿去填補飛漲的財政赤字,補貼醫療與老人長照。日本每年社會福利支出高達十兆新台幣,而且年年都還要追加三千億新台幣,消費稅增稅雖然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政府財政,實際上卻產生強大的反消費緊縮效應。
條條框框的「老人文化」充斥在社會每個角落,表面看是「日本的堅持」,實際卻是阻礙進步的障礙;最近,安倍首相在日本國會最重要的左右手、內閣法制局長官小松一郎,在三月二十五日上議院的外交國防委員會中為了回答反對黨議員的臨時提問,「看了助理手機的e-mail」,因而引起軒然大波,小松被迫道歉,國會議員還要求安倍撤換小松。
改革障礙!「老人文化」充斥各領域
改革障礙!「老人文化」充斥各領域
日本國會在一九九五年的內部規定,不能在國會議事堂內使用手機。在當時,手機還是新穎的玩具,手機鈴聲會干擾到老一輩的議員議事,但二十年過去了,手機乃至平板電腦早已普及,日本國會卻還抱殘守缺,犧牲議事效率,讓官員與議員們停留在上個世紀留下來的議事規範。
另外,當然就是老人充斥的金融業了。
日本央行寬鬆貨幣,把公債利率打到零,就是期望銀行業能將大量資金放貸給具有創業前景的新企業,但IMF(國際貨幣基金)四月九日公布的全球金融穩定情勢報告,卻發現一個有趣現象:日本的商業銀行的確已經大幅減少購買日本國債,國債占商業銀行資產比重從最高時期的二二%,一路下滑到一五%,不過,日本商業銀行的放款並沒有顯著增加,這些多出來的現金,跑到中央銀行的超額準備帳戶。
老人主導的銀行仍然不願意放款,或者仍然看不懂年輕創業者的營業報告書,安倍首相與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拚命放出來的資金,只是從位在皇居南邊霞關的財務省,轉過幾條街,來到位在皇居東邊日本橋的中央銀行,根本沒有離開東京。
日本央行統計,日本各大商業銀行的國內放款餘額,在去年十二月出現「二%的成長」,創下○九年以來最大的增幅,同時預估,到了今年年中,將會有四分之一的日本企業呈現借款餘額增長。日本企業能不能重拾投資熱情,今年下半年就可看出端倪。
安倍是繼小泉純一郎之後,對日本做出最具體改變的首相,但日本的前途正如同新宿御苑「滿開」的八重櫻,花團錦簇的花季雖美卻短暫,櫻花謝落後,一切都會恢復原狀。
企業加薪能否提振低迷的消費?銀行放款能否刺激民間投資?新增稅收在填補財務黑洞之後,還能創造多少公共建設的財務刺激效應?這些,都將決定安倍內閣的命運。日本是否再起,即將見分曉。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安倍經濟學的效果 「高檔鈍化」?
2013年5月22日,創下15627.26前波高點,隨後出現高檔劇烈震盪走勢。
2014年4月1日起調高消費稅,11日暴跌,創下311大海嘯以來最大單周跌幅,以及半年以來新低。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