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與亞馬遜這兩大巨頭,已成全球商務最強大的行動者,全球的商品都得透過他們的基礎建設來運輸與銷售,台灣面對變動的環境,絕不能採取保護主義、閉關自守,必須找到在中國參與這塊大餅的途徑。
目前電子商務約占美國總零售銷售的近六%,台灣僅有三%,中國比重則達七%。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十一月十一日光棍節當天,銷售金額達一九一億人民幣,約合五十七.五億美元,比去年多了近一倍,也比美國網路星期一的二十億美元多了快二倍。
根據報導,分析師估算,阿里巴巴擁有一九○○億美元的價值;臉書剛上市時,其價值為一○四○億美元。阿里巴巴最近增設舊金山辦公室,好方便投資電子商務科技公司。
台灣電子商務比重不高,因為台灣人口密度遠高於美、中,對大部分人來說,花個二十分鐘到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相當方便。美、中商店密度則不像台灣,提供了電子商務更大的發揮空間。
亞馬遜董事長兼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表示,未來五年,將發展無人飛機送包裹給顧客的服務。未來是否真的會實現並不重要,重點是,我們很難想到,還有哪家公司能提出這類垂直整合與未來的野心。
阿里巴巴與亞馬遜這兩大巨頭,已成全球商務最強大的行動者;想像一下,如果電子商務占整體零售銷售比重上升至一○%,甚至二○%、四○%,那會是怎樣的局面;再者,中國與美國各有一家主要公司,全球的商品都得透過他們的基礎建設來運輸與銷售,這兩大巨人在廣告、產品上架、整合型服務,以及佣金上的強大優勢,令人不能小覷。
新科技與新通路不斷冒出頭,即時傳訊軟體,如WhatsAPP、LINE與WeChat,被視為臉書的潛在威脅;因為可以針對較少的特定對象,進行線上討論。這幾個系統都出自大型經濟體,如美國、日本與中國。美國的WhatsAPP及中國的WeChat都擁有約三.五億使用者,日本LINE則只有前兩大系統的一半。由此可知,軟體開發商的國內市場規模,是成功的關鍵。
台灣面對變動的環境,一如往常,有兩個選擇,不是關緊市場,不讓外國強勁的競爭對手進入本地;就是盡快開放市場,以至少取得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機會。從過去經驗得知,採取保護主義、閉關自守的作為,從來沒有成功過。台灣必須找到在中國參與這塊大餅的途徑。